想起了桑弘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 17:5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 生 日前,中石油公布了2005年的年度业绩,该年度实现营业额5522.3亿元,较上年度上升了39%。公司以1333.6亿元的净利润成为了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超过港交所多年的蓝筹老大——汇丰控股和此前亚洲最赚钱公司——日本丰田。在大量国企关闭的今天,中石油的表现十足惊人。
早在两会期间,为民请命的委员们就曾对垄断行业发起过激烈的炮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垄断的鼻祖桑弘羊。 今天,桑弘羊的名气已经很小了,30年前,那可是李宇春级的人物,当年看《人民日报》讲儒法斗争的,没有不知道桑先生威名的。公元前一、二世纪之交,他老人家以“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名义发明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和酒类专营。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由政府企业对食盐、铁器、物流和酒实行垄断性经营。 桑先生的宏论,说穿了,无非是利润的最大化。但后果所及,却是他无法想像的,价高、质次、效益差的运作体系,从此成为2000年间中国国营经济的基本面貌。桑先生在世的时候,洛阳垄断企业的员工们已经“金领化”,吃穿用度,不逊王侯,今天洛阳的方志专家们津津乐道的盛世,其实跟这些垄断企业的超强消费能力很有关系。而延至民国年间,官盐每石(160斤)竟有卖至40多块大洋的,老百姓吃不起,只好走私。据估计,当时全国盐消费总量中,有一半为私盐。为了缉私,民国政府曾组织专门的军队,但利之所在,很快就军、匪一家,有些军队干脆就用私盐发军饷。这种情况,一直到1949年以后才彻底改变。 说桑先生的主观动机就是要造就一个经济混乱局面,也太为难他了。今天的人们知道,当企业的主体被虚拟为全体社会成员时,就很难监督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坚守社会责任。桑弘羊时代,农夫们苦于必须出高价买那些破烂铁质农具;内燃机时代看着汽油从2元多1升涨到5元1升的中国驾车族们在面对“油荒”之际,不免有今夕何夕之慨;而那些因为污染海岸被法院罚得屁滚尿流的外国公司,看着污染了江水却能全身而退的中国同行自然羡慕其投资环境不已。 报载,全国政协郭荣昌委员说,“‘油荒’过后,最大的获利者就是石油巨头。”《列宁选集》第2卷第746页就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1882年到1907年的纯利即为8.89亿美元(约合今天1000亿美元),看来石油公司天生就会赚大钱,何况,石油巨头还赞助奥运会哪!比较起来,桑弘羊时代的垄断企业搞到钱,送给皇上登泰山封禅,那是等而下之了。 垄断性企业来钱容易,而且是大钱,当然不会锱铢必较。偶有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几亿元、几十亿元,也是多乎哉,不多也;至于“中国油价尚需与国际接轨”之类的说法,总让人联想到巨头们的胸襟其实还大得很。所以,虽然这类企业在价格变动时会搞听证会,但“逢听必涨”,也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惯性。比起桑弘羊从不搞听证会,还是好多了。 我们对垄断性企业没有成见,毕竟,我们理论上也是拥有者之一。 但是,也不能因为它们是自己的孩子,就护短得不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卡尔·李恩勤等研究者就指出,垄断性行业的高工资、高福利是造成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这一事实始终没有引起重视,遑论措施。广州市曾统计,2005年前三个季度,分行业计算,收入最高的前五大行业中,垄断行业就占了四个,金融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信等行业的员工平均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一两倍。这还不包括垄断企业丰厚的福利如住房、车补、公款旅游、变相“顶替”等。 垄断性福利无处不在——从白打电话到白坐飞机,从职务消费到住房福利,企业内员工的优厚待遇通通转化成了成本,交由不得不付费享用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外公众来承担……可怜的桑弘羊,他没见过今天的同行,竟然没有想到给自己搞年薪制,老老实实跟其他官员一起拿几十两银子,惨啊。 我们这样善解人意,我们这样善于忍耐,照理说,咱们的垄断企业幸福指数应该很高了,其实不然。当收入没有如“期望”般的“大幅”增加,本该知足的桑弘羊们也不免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列宁说:“垄断既然已经形成,而且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细节’如何。”(《列宁选集》第2卷第779页)现在看来,垄断确实不是哪种政治制度下特有的,而反垄断是世界范围里的共识。1889年加拿大制定了《禁止限制性贸易的合并法》,1890年美国制定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普遍制定了类似法律。当苹果在微软的强烈挤压下日益散发迷人的清香,当百度在Google的统治下横空出世,当爱迪生创建的通用在竞争中濒临死亡而未引起感伤主义的同情,当中国的“××百货公司”们纷纷被收购而百姓们愈加沉溺于血拼之乐时,我们知道,反垄断其实是时代潮流和我们生活之必需,所以,有一句话我们必须说: 让那些养不大的孩子再失望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