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别再拿莫扎特烦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 17: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柳胜中

  2006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但这位天才音乐家早已不独属于音乐爱好者,他不仅是可以听的,还可以是看的、吃的、穿的、把玩的、送人的……总之,莫扎特在这一年已经无所不能,可以拉来政府资助、银行贷款、企业投资,还可以作为政客的装饰、借口甚至筹码。

  但是“莫扎特2006”又是只属于奥地利的,确切地说是属于萨尔茨堡和维也纳。莫扎特是上帝馈赠给这两个城市最丰厚的礼物,是这两个城市得以被后人记忆的最重要的符号。

  以铺天盖地来形容奥地利的“莫扎特年”一点都不过分,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将上演莫扎特的全部22部歌剧,并以260场音乐会以及55场伴有莫扎特宗教音乐的弥撒贯穿全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民族剧院也将奉献莫扎特十几部重要歌剧的新制作。然而,这些演出的入场券不仅价格见涨,而且缺口大得惊人,普通人几乎没有可能得到它们。奥地利人的厚道当然也表现在他们对以莫扎特名义而轰轰烈烈的旅游事业的两难感情上。他们深知以莫扎特这一最具品牌效应的名字将不计其数的游客吸引到维也纳和萨尔茨堡轻而易举,但是他们总是为演出的门票犯愁。

  2006年奥地利的旅游业将空前兴旺。在莫扎特名义的号召下,全世界到底会有多少人涌向维也纳和萨尔茨堡,即使最权威的旅游调研咨询机构,目前也难以做出能接近基本事实的判断。两座城市仅凭“莫扎特”品牌带来的经济收益预计将达到74亿欧元。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我眼见奥地利旅游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们对即将到来的旅游高峰充满热切的期待和兴奋之情,但是他们也经常在重复这样的话题:2007年以后怎么办?

  这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我佩服奥地利人的居安思危精神,他们居然在2006年的疯狂进账还未开始之时,就已经考虑到高潮回落后的困境。是啊,莫扎特之外,作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还有谁具备如此广泛的号召力?贝多芬还是舒伯特?海顿还是勃拉姆斯?

  “莫扎特”泛滥

  其实,从我第一次到萨尔茨堡和维也纳那天起,就有莫扎特已被过度开发的感觉,而当时的我以为或许古往今来也只有莫扎特才值得这样被赋予多种形态,也只有他才有资格被作为一个普适的符号。试想如果是莎士比亚,是贝多芬,或者是巴赫和达·芬奇,恐怕都会有点别扭。你能把他们印到巧克力糖纸上吗?能把他画到鸵鸟蛋上吗?能作为男女厕所的性别符号吗?能容忍一个家庭同时使用这个品牌的高级餐盘和

卫浴用具吗?干脆说吧,在萨尔茨堡和维也纳,你能买到莫扎特牌子的任何物品,从玩具到服装,连内衣都不例外;可以吃到莫扎特牌子的任何食物,喝到莫扎特牌子的啤酒、香槟和葡萄酒。而且如果你在游客聚集的地方闲逛,你会被成群的“莫扎特”包围纠缠着,他们会死乞白赖地拉着你去吃“莫扎特烛光晚宴”,听所谓的“莫扎特化妆音乐会”,或者去跳和电影场景差不多的“莫扎特宫廷舞会”……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几乎泛滥的莫扎特产品,奥地利国家旅游局的官员约瑟夫·史托金也表示很无奈:“在莫扎特年,我们应该纪念的是他的音乐与艺术,当然,这也是个巨大的商机。不能否认‘莫扎特’被滥用了,但谁也没办法,毕竟这是个自由市场。”根据知识产权人死后70年的保护期限,这位音乐天才已经去世太久了。而他的两位存活于世的儿子,都终身未娶,没有后世传人。巨额遗产没了继承人,又因缺少监督而被滥加使用和开发,故暴富了无数的团体和个人。“莫扎特”也成了奥地利商业潜力最大的自由使用商标。

  奥地利最近一次以莫扎特为契机拉动旅游业创增长新高是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的1991年,当时的纪念规模及热闹程度也是空前的。可以说在1991年过后,奥地利就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盼望着15年后的2006年。因此,说奥地利为“莫扎特2006”做了15年的准备似不为过。

  15年的准备使“为了莫扎特的旅游”内容显得无比充实,规模也空前壮观。所有与莫扎特有关的故居、场所都得到开发和彻底修缮,各种名目的展览被精心创意布置,莫扎特足迹所至之地都有包括音乐节内容在内的庆祝活动,甚至莫扎特姐姐娜奈尔远嫁的圣·基尔根市都将举办“安娜·娜奈尔音乐节”。据奥地利国家旅游局提供的不完整信息,2006年的奥地利将有五十余个以演出莫扎特作品为主的大小音乐节,主题性展览三十余个,其中包括莫扎特父母、妻子、姐姐、朋友与合作者、历代演绎大师等专题内容。至于被列入正式演出计划的音乐会和歌剧更是不计其数。

  狂欢背后的冷眼

  这位18世纪的作曲家,从1991年到2006年,为何15年间其热度不减反增?如今的流行偶像和运动明星谁人可及?奥地利从来不乏对来自全球各地游客有吸引力的音乐家,但约翰·施特劳斯也好,舒伯特也好,贝多芬也好,海顿也好,无人能像莫扎特那样具备当今全球化的一切特性。莫扎特的精神层面神性与世俗性兼具,音乐创作中不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包罗万象,统领人神两界。莫扎特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天才,是名副其实的“上帝宠儿”。他还是堕落天使,魔鬼附体,半神半人,阴阳同体。莫扎特一生饱受磨难,命运曲折,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同时也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身为王公贵族的玩物却又能游戏人生,肆意挥霍上帝赋予他的才智能源。莫扎特的音乐能够唤起每一个聆听者的共鸣,每一个聆听者都可以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找到适合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莫扎特的音乐可以用心听,也可以不用心听,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理解莫扎特的方式,对孩子简单的对老人繁难;对女人易懂的对男人艰深。

  然而,在20世纪,贝多芬及其音乐占据了绝对的纪念主流。直至1990年代,潮流转向追捧马勒和其他现代主义先驱。所以,除了莫扎特音乐本身的魅力,其今日的不可思议的流行也折射出当今文化消费的一种改变。

  莫扎特再一次为奥地利承载更多音乐以外的因素,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他被政治所利用。2006年恰逢奥地利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家,此前奥地利与欧盟关系极为恶化,甚至因政治倾向问题遭到后者制裁。如今在奥地利最常见到的巨幅广告是那幅很常见的莫扎特父子三人坐在钢琴旁,而已故母亲安娜的肖像挂在墙上的油画,只是诠释画面的文字却是“欧盟一家”。我印象很深的是,每当奥地利人提醒我注意画上的文字时,总是一脸的尴尬和冷笑。

  还有更离谱的故事。由奥地利主办的本年度欧盟峰会干脆就选在莫扎特生日这天在萨尔茨堡举行,发言的副主席马戈竟放出惊人之语,说作为旅行家的莫扎特一定会赞成在欧盟所属国之间取消过境签证,写出《后宫诱逃》这样美丽的富于异国情调歌剧的作曲家也一定会赞同土耳其加入欧盟。真是了不起的想象!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则嬉皮文章,谈及萨尔茨堡在1月27日那天完全是狂欢的海洋,主教宫广场上矗立着高四层有四百磅重的莫扎特巧克力

蛋糕,人人得以随意食之。此文作者见状气愤至极,跑到网上以“别再拿莫扎特烦我”为题发泄一番。在这一年里,能够真正坐下来欣赏莫扎特音乐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在赶“莫扎特”的时髦。宣传所谓的“莫扎特效应”(这与一个天才的培养计划密不可分)以及追求莫扎特价值的最大化,不可避免地成为“莫扎特2006”的主旋律。

  我们真该庆幸可怜的莫扎特没有活到今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