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要允许一部分人先道德起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7:05 新经济导刊

  文/ 北冥鱼

  最近,“广东2006十大关注问题”出炉,“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反腐败”两项位居前两名,“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以高达62.0%的选择率成为“一号问题”。广东有专家指出,几乎所有社会热点问题的背后,其实质是“道德问题”。有专家甚至提出,广东可考虑“根据对国家的贡献和长期表现,尝试设立公民爵位制,以激励公民的荣誉感。”

  对于恢复“爵位制”的建议,各界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建立“爵位制”在促进人的荣誉感方面有正面作用,它是一种道德方面的奖励。反对者认为,“爵位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打着封建社会的烙印,是隔朝隔代的古董,恢复“爵位制”并不现实,而且也解决不了13亿总人口的“道德问题”,并不是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有效手段。

  在我看来,广东的建议可以考虑。“爵位制”的意义并不在于称号本身,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荣誉体系问题。环顾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荣誉体系。这些荣誉体系,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其次,个别地区买官卖官盛行,商人转仕途也不少见。在中国,卖官都是违法的,但如果开始实行爵位制,可以通过卖“爵位”来实现他们的“慕荣”心理。实行“爵位制”,可以部分抑制“买官卖官”的腐败现象。

  第三,实行“爵位制”可以对自己产生约束力,这是“爵位制”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缺乏荣誉感就难以上进,一个民族缺乏荣誉体系就像缺乏灵魂,“爵位”虽然只是个虚衔,是一种对于道德方面的奖励而已,但“爵位制”与以往的“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一样,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乃至自觉主动维护社会道德。靠“爵位制”尽管拯救不了全体公民的道德,提高不了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但要允许有一部分人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让这一部分人先“道德”起来,然后共同“道德”。大家都很在乎自己的荣誉,也许再过几年,我们见面的寒暄已经变成:“张老三,你几级爵位?”

  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道德、文化建设的需求肯定会上升。这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已经显露出明显的迹象。中国过去曾经有过自己的荣誉体系,“先进人物”、“劳动模范”、“杰出青年”、“标兵”……“雷锋精神”也在很长时间内成为荣誉体系中的榜样示范,然而,随着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忽略了社会价值与文化体系的建设,公民道德整体滑坡,荣誉体系也变得十分苍白。

  经济迅速增长与文化道德建设滞后的反差,已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这个意义来看,广东专家的建议,意在拯救公民道德滑坡窘状,不但并不荒唐,也不是异想天开,还值得考虑,认真推敲爵位的评价体系。对于经济上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建立富有现代感的、符合国际惯例的荣誉体系不仅十分必要,也是社会进步所必须的支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