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
好几位画家朋友在同一所戏剧学院舞美系任教,有一阵我十分清闲,为找他们聊天,就成了那校园的常客。门卫似乎相当友善松懈,从不盘问也从未要我填写什么“访客登记”,也许院校治安良好秩序井然大都如此?有几次我大摇大摆长驱直入时,会突然误以为自己正是那里的一员,于是就忍不住向坐在玻璃小窗后面慈眉善目的门卫先生微笑示意。
那校园占地面积不大,校舍错落,树木深深,芳草萋萋。年轻学子多为俊男靓女,三三两两沐浴在阳光下,或在教学楼图书馆进进出出,或在池塘畔小路上闲庭信步。偶尔从我身边经过,便听到豪情十足或银铃般的笑声,特别是他们的交谈声更是悦耳动听,清一色字正腔圆的国语,仿佛是在背诵台词,再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很边缘很前卫很时尚很另类,全貌似家境优裕的天之骄子。
不错的,学艺术学表演就要从平常的谈吐举止衣着打扮开始。乔治·摩尔不是说了吗,“表面就是核心!”尤其在现今人人皆注重外表的世风下,年轻人理应处在前沿,而戏剧学院的年轻人更理应处在前沿的前沿。我喜欢这样有活力有型有款的年轻人,喜欢他们浓重的喉音、卷舌音、胸腔共鸣音,喜欢他们春风得意的表情和舍我其谁的身姿步履。我不喜欢地方口音、方言和土语,虽然我也同样不喜欢新闻播音员的标准发音。
慢慢地,我能区分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凭的就是那个“表面”——学表演的帅,有派有型;学美术的酷,傲,神情恍惚;学写作的斯文,内敛,少语;倒是那学导演的,最牛,滔滔不绝,指手画脚,露出抢班夺权后备队的气势。
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不可小觑呀!
那年年末,去看了学生们的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又顺便看了一个学生们的舞美设计展,同时还了解到有些幸运的学生参加拍摄了不少影视作品,在电视里欣赏到了一些片段,结果怎么着?
太差了。
后来我应邀在那学院里讲过一次课,我记得我很不客气地说:你们在生活中个个都是演员,到了舞台上却不是演员;你们在生活中个个像画家,你们的作品却告诉我你们根本不会画画。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现在那些不会演不会画的学生,包括更多种生活中赶潮流在专业上毫无才能的年轻人正在成为文艺主体力量。每念及此,我都有点不寒而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