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朴
本期的《经济观察报》说,《李青原离开证监会》,接替她的是翻译《伟大的博弈》的祁斌。这个帅小伙的文章写得不错,将华尔街的历史手写了一遍,应该符合研究中心主任所要求的大局观。甚慰!
与李青原有过两次联系,一次是3月的时候,华生提出他的权证方案时,对整个市场的前景忧心忡忡,自己也提出了一个A股含权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当时这方案发给了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新浪财经,以及李青原。
新浪财经发了,作为大讨论中的一种方案,这个方案从改革的彻底性来讲应该比后来的10送3的方案好,相当于股价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一步到位。而现行的方案则采用了拖字诀,短期内的冲击不大,但以后限售股上市时的影响还不好预测。但这两种方案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非流通股要想获得流通溢价,必须要向流通股支付对价,它不想流通,则锁定很长一段时间。不同的在现在的方案对价是算出来的;而我的方案则是由类似于IPO的初始询价完成。
这篇文章,李青原回了信,很简单的感谢支持之类的话,不过签名很漂亮,很大气。
后来一次联系,是股改启动后,市场一个劲跌,6月初的时候,我这个对股改非常支持的小散户,股改开始后市值一个月内吞噬掉近30%,再也坐不住了。又写了封信,分别给尚福林和李青原,大致意思是,管理层不能让支持的人受大损失,要有所作为。作为的方向有两个:第一,A股含权的预期要进一步建立;第二,要建立应对扩容的预期,股票扩容了,资金也得扩容,不行的话要动用平准基金,千万不能信那帮洋买办的市场化的鬼话。
要说直爽,看来我比李青原还直,好像当初她就是高盛中国的头,也属于买办之列。
这封信,他们都没回。
不过,信是6月5日星期天发的,6月6日,香港报纸就传来桂敏杰要找基金投资总监谈话的声音,6月8日,就出现了多支大蓝筹开盘封涨停的直接救市举措,接着是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政策组合拳。后来知道了,中金席位上进去了600个亿。
如果当初管理层真的不作为,后果不堪设想,当然啦,胡温上台,本来整个经济就困难重重,运气也不怎么好,若是搞出个股市崩盘来,那倒的确不好交待,又不是没有能力,所以当时《财经》在那里呱噪,俺骂归骂,还是觉得他们的预言是不会得逞的,这一点倒自信得很。
后来便是李青原说股改成功的标准,很中性的一句话,被几个断章取义的经济学家和市场评论人士评得面目全非,为此我还专门写了篇文章,感叹我们的语文教育亟待加强(不跌不行的那个博客里)。
总体上来说,对李青原同志俺还是认同的,虽然也并未过多去关注她的一些新闻,也没有看她写过的文章。但正如网友thoughts评价郎咸平时说的那样,看一篇文章,就够了。我是听她几句话,就够了。
在经观的那篇报道中说:
“此前,李青原和李振宁曾联名给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写信,她认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应该引进一种机制,让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共同表决。本来就跟李青原很熟的周小川希望李青原出山。李青原当时正出任高盛(亚洲)的国际顾问和凤凰电视台首席评论员,香港政府刚刚给李青原发了香港单程通行证,还有每年上百万美元的高薪……这些李青原都放弃了。”
我相信那是真的,我同样也能体味在那个位置上推动一项重大改革时的那种沉重得令人窒息的冷漠。
在政府部门,或者大型国企,最摧毁人的也许不是挖苦与打击,而是默然和无动于衷,你就象唐吉诃德一样,只能去与风车决斗。
这时候,支撑你坚持下来的,也许只能说是一种理想!
李青原的理想很简单,就是给中国投资人一个相对健康的股票市场,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理想,对2005前的中国投资者,都是一个虚无飘渺的奢望。
现在好了,尽管前面还会有曲折,但我们已经走出了股权分置的怪圈。
此时,54岁的李青原离开证监会。
据说,证监会还为她保留了一间办公室,但是我总感到,54岁,还可以做很多很多。股改已经过半,宿愿大致完成,也许这时候的她,开始想的是怎么去享受生活。的确,人活着,不只是为了工作,或许她还要完成爱乐乐团的梦想呢。又或者,新成立的金融期交所,是否也为她准备了一个位置?
不管怎样,都希望她走好。
祁斌也是个好小伙,他翻译的《伟大的博弈》我很喜欢,华尔街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浓缩在中国市场16年,读史可以鉴今,相信他在这个岗位上,也能表现出大智慧。
现在的社会常常让我们变得冷血、迟钝、绝望,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中,我们变得麻木,内心深处的理想之光,被生活的死水打磨得暗淡直至消失。
我们自己看不到理想,所以怀疑别人也没有理想。
而李青原用她的4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践行理想的故事!
同一期的王选,还有吕日周,还有仇和,他们也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或苦或乐地前行。
中国只要还有这些人在,那就完全应该有相~当的雄心,去努力实现东方的复兴。
当你感到被生活抛弃,觉得一无所有的时候,不妨坐下来,读读李青原们的故事,清点清点自己的心灵。
这时,也许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之光,尽管微弱,但足以照亮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