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民粹派和寡头的故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 20:18 经济观察报

  秦晖

  古铁雷斯的故事引起了我对厄瓜多尔普通民众政治观的兴趣。后来的几天里,我不断与参与此次活动的厄瓜多尔朋友提问。我问道:世人中你最崇拜谁?好些人不知如何回答,只有一个说他崇拜格瓦拉,另一个崇拜图帕克·阿马鲁。后一回答很有意思。

  众所周知,图帕克·阿马鲁作为历史上的印加王在印加故地秘鲁很有影响。殖民时代,秘鲁与玻利维亚是一个总督区,而厄则与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组成另一个总督区。独立后,厄秘两国也一直交恶,两国在亚马逊河北岸地区长期的领土争夺是拉美国际政治史的重要一页,双方为此几次发生战争(最近一次在1995年)。直到1998年,两国关系才实现正常化。厄瓜多尔人声称崇拜秘鲁的印加王应当是稀罕事儿,这无疑是近年来公民社会背景下跨国的“安第斯文化”认同发展的结果。

  我的另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你们国家历来领导人中哪个最好?他们通常都回答说,统治者高高在上,没什么最好的。再问:相对比较好的呢?大多数都回答说,一定要讲较好的,那就是罗尔多斯吧。这个赢得许多人怀念的罗尔多斯是什么人呢?

  胡安·罗尔多斯是厄1970年代军人专制时期著名民主反对派领袖。1979年9月军政府还政于民,厄恢复民主制度。为此奋斗多年的罗尔多斯作为人民改革民主党候选人成为宪政恢复后首届民选总统。但在任仅一年多就因空难殉职。他的副手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接任总统后,把人民改革民主党改称罗尔多斯运动,此后该运动分化出若干政党,这些后续党不少也曾上台执政。它们虽彼此竞争,但都奉罗尔多斯为祖师。

  我想,反专制的民主先驱;几个党争相宗奉的偶像;执政不久就身亡;避免了对时弊负责而导致的声望下降等,大概就是这几点,使罗尔多斯赢得了多数人的怀念。尤其最后一个因素,在经常发生“载舟覆舟”故事的厄政治模式中相当重要,如十多年后的“罗尔多斯党”总统布卡拉姆;借反布卡拉姆的群众运动上台的马瓦德;以及上期我在专栏里提到的古铁雷斯,都是在野时众望所归的民众领袖,上台后变得千夫所指。罗尔多斯如果干满任期,会不会与他们一样?

  我没见过罗尔多斯的著作,但是其副手和继任者、罗尔多斯运动首任主席乌尔塔多著有《厄瓜多尔的政治权力》一书我是看过的。这本书基本上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其中认为:厄共和时期(1820-1949)的权力结构是“庄园社会”里乡村贵族制基础上的自由-保守两党制。而军政府与寡头专制时期(1950-1979)“地主两党制”发生危机,“香蕉时代”的出口与城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迅速增长、工业化的开始、第一部土改法的实行、国家对社会经济领域干预的日益增多,都导致传统土地制度的终结与就业结构和人口趋势的明显改变。尤其是1970年代石油工业兴起,更促使传统秩序走向瓦解,石油工业与管道运输业促成国家官僚机器膨胀,快速的人口城市化在促进工业、金融与建筑业投资的同时,也使教育、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国家投资急剧增长。中产阶级与下层市民、工人的活跃,使得城市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高涨,土地寡头左右政治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当1979年国家恢复民主政治后,代表中下层群众的左派与中左派已成为政治舞台的主流。而罗尔多斯运动的兴起就是这一转折的标志。

  显然,罗尔多斯运动在拉美政治谱系中属于左派运动。而1979年恢复民主后厄政党分分合合,26年来11位总统没有任何两人同属一党(这与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两党政治很不一样),但这些党多数都是罗尔多斯运动的流变体。而传统的自由党与保守党早在1950年代就已衰亡。这样看来,厄自1979年后从来没有过右派政府,也没有任何一届政府声称主张自由主义,更不用说“新自由主义”。

  那么,1979年以前的“非民主”时期呢?按乌尔塔多上述著作的说法,那时的军政府与文职寡头政府是对“地主两党制”的取代,它与土地改革、国家对社会经济领域广泛干预、尤其是生产领域中石油工业与管道运输业的国家控制和教育、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国家投资等相表里。显然,如果说这些专制者不是“左派”,那么他们至少也不会是主张“自由放任小政府”的所谓“新自由主义者”。

  而这一时期的独裁者中最著名的就是何塞·贝拉斯科·伊瓦拉。关于贝拉斯科,厄国内与国际上都流传着许多趣闻,其中之一就是他嗜好长篇演说。据说在一次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仪式上规定每个总统作3分钟的简短讲话,结果大家都照办了,唯有贝拉斯科拿起话筒就不肯放下,一口气讲了45分钟。把与会者弄得面面相觑。这位铁腕总统号称“厄瓜多尔的庇隆”,其执政方式被称为“贝拉斯科主义”。他前后4次上台,直接执政10多年,但从1930年代末他首次当选,直到1972年政变他最后被推翻,贝拉斯科对厄政治的持续影响长达30多年。1940年代,他是所有左派政党提出的总统候选人,1950-1960年代,他与庇隆同为拉美最典型的民粹主义统治者,以敌视自由主义、靠个人魅力直接动员民众、国家推动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和实行“分配主义”的社会福利政策为统治特色。在夺权与执政初期,贝拉斯科不仅自命为、而且也被多数学界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国际观察家视为“左派总统”。但是他被推翻时却被公认为一个典型的“考迪略”(拉美常用的贬义政治术语,意为寡头、军阀、独裁者)。在1950年代,他的公众形象类似于今天的罗尔多斯,但如今,至少我在此行中没听到厄瓜多尔人说他的好话,而嘲讽和挖苦倒是不少。

  可以说,假如1979年后民主政治时期统治厄的主流是“罗尔多斯主义”,那么,在此前的政治专制时期主流的趋势就是“贝拉斯科主义”。而这两者与今天所说的“新自由主义”都是南辕北辙。厄瓜多尔,以至拉美,在什么意义上曾经有过“新自由主义”的统治呢?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实际上,在20世纪以来的拉美政治中,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另外两个“主义”,即民粹主义(我国的拉美学界常译为“民众主义”)和考迪略主义(寡头主义)。一般认为前者是以穷人为基础,靠动员大众来统治;而后者以“强人”独裁为特色,维护一小撮暴发户的利益。两者似乎截然相反。但是在厄瓜多尔,以及拉美的其他一些国家,这两者却似乎是一而二、二而一地互相转化。不仅民主化以前的贝拉斯科统治具有典型的从民粹主义到考迪略主义的过程,就是民主化以后的罗尔多斯运动,尽管罗尔多斯本人因早逝而保持了身后的清誉,但他的后继者,从布卡拉姆到古铁雷斯,都陷入了类似的怪圈,这究竟是什么缘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