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关于新农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7:56 第一财经日报

  新农村·资源价格·总部经济

  郭继丰

  关于新农村

  张晓山:新农村建设要“抓住一个大前提和两个基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在近期《中国改革》发表《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文。文章认为,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面临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走向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新形势的解决思路是抓住一个大前提和两个基点:前提是把深化农村改革和深化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结合,两个基点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改革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只有抓住大前提和两个基点,才能“使农村得以具备满足农民基本需求的财力;通过改革和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则使农村的财力能真正为民所用,从而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均享受基本公共物品和社会福利的差距。

  林毅夫:缩小城乡差距最可持续的就是减少农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近日接受《中国改革》专访时认为,要真正缩小城乡差距,最重要的、最可持续的就是必须减少农民,将农村里大量劳动力转移出来,对生产粮食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农民收入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减少干部数量,要进一步深化财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干部人数扩张;要让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到城市里面就业,就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

  李国祥:新农村建设应先设计好制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中国经济周刊》发表《新农村建设应先设计好制度》一文,认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脆弱,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农民税费负担直到前几年才有根本性扭转;各级政府投资多,农民也没有少出钱出力,但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福祉的改变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是制度设计有严重的缺陷,传统财政支农模式最缺乏科学选择项目程序和激励约束机制;新农村建设项目选择,应优先解决瓶颈约束问题,设计新农村建设公共投资制度,必须考虑解决投资什么、怎样才能确定建设项目等基本问题;各个地方应集中在短时间内通过公共投资优先解决严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瓶颈因素;每个地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热点应由农民或者农民组织说了算。政府投资和农民建设二者关系是制度设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必须界定清楚农民负担和农民自愿投入的区别。

  关于资源价格

  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05年12月26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并提出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从而拉开了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序幕。对此,专家众说纷纭。

  郭建宏:资源价格改革应稳步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郭建宏针对2005年底中国资源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呈现全面加速的态势,认为当前我国资源价格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并不成熟,不宜全面铺开、急速推进。原因在于:资源价格改革可能会破坏宏观调控的成果,资源价格的上涨有可能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资源部门自身对于市场化改革的准备还不充分,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补偿机制尚未到位。在当前形势下,资源价格改革不宜全面铺开,而应采取分类进行、逐步推进的策略,即:资源部门自身的改革深化应当先行;对于不同的资源产品逐步进行分类改革;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保证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赵小平: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赵小平在近期《中国经贸导刊》发表《我国资源价格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一文,认为资源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这一目标贯穿于以下资源价格改革的方案中。其中石油价格改革需要实施以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调节利益分配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逐步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最终实现天然气价格并轨将是改革目标;电力价格改革就是继续推进电价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电价改革探索、积累经验;煤炭价格改革是建立完全由市场形成煤炭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炭成本核算体系,促使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内部化;水价改革是要建立充分体现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土地价格改革是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健全土地收益分配机制,逐步扩大市场化方式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

  关于总部经济

  赵弘:总部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北京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1月20日在中国总部经济网发表《中关村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文章,认为总部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赵弘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一种新的特征——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实现分离,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集聚,制造基地向成本较低的区域集中布局。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对中心城市的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可以用“总部经济”进行概括和描述。发展总部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资源优势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许为平:总部经济推动区域发展。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执行董事、总部经济(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许为平发表《总部经济推动区域发展》的文章,认为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它能够带动相关的产业经济链,因为决策机构在总部,资本运作的决策人就是董事长,以及董事长领导下的全体管理人员,所以抓住决策机构,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能带动相关的产业经济。总部经济作为全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将会影响各地的区域经济。各地应自己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去推动发展当地的总部经济,从而有力地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和谐、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