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信报何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19:16 新浪财经 | |||||||||
二○○六年一月十七日 张五常 近日《信报》要出售而买家可能是李泽楷的消息,传媒吵得热闹。不是综合性的大报,销售量没有达到过六位数字,据说今天赚不到钱了,而媒体出售司空惯见,不应该是大新
山木、友梅、泽楷、天凡,我都认识,但这宗可能的交易我半点内幕消息也没有。这里要谈的不是《信报》将会以何价成交,而是《信报》值多少钱。我没有答案,但牵涉到的是一个有趣的经济学难题,见猎心喜,就让我这个老手尝试分析吧。 先让我假设今天的《信报》不赚不蚀,打个平手,盈利是零。再让我假设《信报》的买主不会只因为拥有《信报》而过瘾,即是说,假设没有非金钱的收入。在这假设下,如果经营《信报》永远赚不到钱,其价值是零。买的是一个金漆招牌,无钱可赚而又没有非金钱的收入或享受,金漆招牌要来作什么? 问题是《信报》这个金漆招牌不简单。它代表着中肯的报道与知识的传达。不是说其它刊物不中肯,或没知识,但《信报》能成功地把这招牌挂上去。任何文明社会,原则上,这些代表着的很值钱。问题是在中肯报道与知识传达这声望的雨伞下,有没有人可以拿出钱来,施出本领,把《信报》代表着的变成黄金白银呢?如果可以,《信报》应该值多少钱?报道说成交价会在两个亿或多一点,有人说偏高,有人说偏低。朋友,你怎样看。告诉你我的看法吧。 我敢打赌,给任何人五个亿制造一把上述的《信报》雨伞,造不出来。十个亿也多半不成。现在让我假设在香港的众多天才中,能造出《信报》雨伞的,最低成本是六个亿。这样,如果该雨伞真的市场有价,在竞争下《信报》值六个亿。问题是香港的读者不一定懂得珍惜这雨伞保护着的,认为不够娱乐性,又或者他们懂得,但购买了该雨伞的人不知道怎样利用才对。这样,《信报》所值何价只有天晓得了。 香港有没有足够珍惜中肯报道与知识传达的读者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购买这雨伞的人要懂得怎样利用才可以赚回成交价,而原则上,很懂得利用的会有盈余。这个人要有钱,要喜欢做一点有意思的事,也要懂得坚守《信报》划定下来的信念来投资加码。我认识的有钱人不多,但认为李察是个不俗的人选。 《信报》不容易接手。香港的刊物多如天上星,落重本的不少,大家打得头破血流。《信报》的买主如果手痒,要改变形象参与大混战,血本无归姑且不论,何必见笑天下呢?利用《信报》雨伞的人不能手痒,更不能把雨伞撕破,要赚钱只能在这雨伞下加码投资。然而,山木夫妇在雨伞下划定的范围与原则那么紧密,肯花钱当然可以改进,但谈何容易? 也有乐观的一面。有朝一日,如果中国容许外资在国内搞传媒刊物,那么《信报》这把金漆雨伞会价值连城。是的,今天国内的经济刊物多,一般赚钱,其中不少拜《信报》为师,抄抄袭袭,很有点不伦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