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韩国经验都值得中国借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18:49 《新财富》

  谢国忠/文

  韩国的股市和汇市2005年表现出色,经济也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相比中国的“大国家、小企业”,韩国的“小国家、大企业”策略相当成功,韩国企业的优势——良好的组织结构也是中国企业的弱势。从很多角度看,韩国的经验都值得中国借鉴。

  虽然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是全世界的焦点,不过,2005还应当是韩国年。韩国股市和汇市是亚洲表现最好的,其经济也逐步成功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除西方国家外,目前仅有日本实现了这一转型。

  韩国的政治体制、金融体制和工业部门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进行了重构,目前其政治体制是民主和稳定的,金融体系已从典型发展中经济体的盲目投资转向专注于风险和利润管理,工业部门则将其优势由资本密集型转向强调

竞争力与长期收益。我认为韩国是中国学习的榜样。

  韩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资产泡沫。今天韩国所处的阶段非常类似于日本1980年代的情况,竞争力的提升和老龄化问题导致韩国通货膨胀水平很低。老龄化带来了高储蓄率和对金融资产的强劲需求。如果央行仅仅将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将会导致资产泡沫。我认为,正确的货币政策不是以通胀为目标,而是将中间利率(估计韩国是5%)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目前,韩国央行已经开始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

  小国家,大企业

  5年前,我还在担心韩国经济的未来。中国加入了WTO,日本则回头立足于高科技,韩国则被夹在中间。然而,每当我谈起中国的挑战(如廉价商品的竞争)时,很多韩国人却表示一个经济繁荣的中国是韩国的福音。我很迷惑,韩国这个廉价商品出口国,如何能从将商品成本越压越低的中国身上受益?

  现实证明,韩国人是对的,韩国经济的确繁荣了。我认为,最近在香港举办的WTO部长级会议期间韩国农民的抗议行动,从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韩国经济走向繁荣的一些特质—良好的组织和协同行动的文化。

  韩国企业充分利用了这一特质—良好的组织结构来占领中国市场。由于专注设计和品牌,韩国公司如三星电子、LG电子和现代汽车等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他们的成功已经超出了最乐观的预期。

  与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的高收益相比,中国同等规模的企业却大部分利润低下,需要依靠银行贷款生存。韩国企业成功地塑造了科技领导者的形象。其实,韩国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成功的营销。成功的营销意味着健康的边际管理,这有助企业的融资和研发,融资和研发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支持营销。当韩国企业受益于高边际效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的时候,许多中国的同行却还陷于低边际效率和薄弱研发的流程中。

  韩国企业的优势—良好的组织结构也是中国企业的弱势。在中国,很多最成功的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企业中的关键职位大都由家族成员把持。这样组织结构的企业很难扩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尽管海外中国人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中国仍然没有创造出全球性的企业或者品牌。由于中国有长期的计划经济史,我认为,中国要出现大型、综合性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和长时间的学习过程。

  很多西方企业,例如汇丰银行(HSBC)与美国国际集团(AIG),都在利用中国市场作为打造全球性金融企业的平台,今天的韩国企业也正努力效仿这一模式,并展示了杰出的组织能力。韩国国民(Kookmin)银行和韩亚(Hana)银行是最典型的案例。这两家银行都是由外资控股,它们是以具有竞争力、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而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都不存在这种银行。

  韩国这种“小国家、大企业”的策略相当成功,而中国则是“大国家,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企业规模在全球市场上相对还很小。两个国家的这种互补特征,让韩国能够维持10倍于中国的生活水平。

  农业:成功的副产品

  12月13日,WTO部长级会议期间,大约1000名韩国农民空降香港。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挥舞标语,一同高呼口号。尽管会议的进展不大,但是韩国农民在会场外却吸引了媒体更多的关注,这甚至多过对会议本身的关注。

  12月17日,会议闭幕前一天,韩国农民开始冲击香港警察的防线,试图冲入会展中心。香港警方则动用了催泪弹和胡椒喷雾来控制局面。接下来,抗议者向香港市民道歉,但同时声称类似抗议与其在国内进行的示威相比还算是温和的。

  我认为,他们是在造声势以达到扩大影响力的目的。最终,他们赚取了香港市民的同情。

  韩国农民的现状是韩国成功的副产品。韩国农业无法与企业部门保持相同的发展速度,贸易条款令韩国农民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市场全球化推动了韩国农业的萎缩、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扩张。

  韩国的中小型企业也有同样的境遇。他们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但受到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中小型企业的债务可能成为韩国银行系统的又一个问题。

  大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农业发展状况的强烈反差,清晰地显示了韩国的经济压力所在。不过,即使将来会经历阶段性的困难,估计韩国也是有能力克服的,正如它以前所做的一样。

  泡沫是最大的风险

  韩国今天的情况与日本1980年代非常相似。企业不断上升的竞争力令其维持高

汇率和低通胀,社会趋于老龄化导致了高储蓄率和对金融资产的强劲需求,这两方面合力,如果不被央行察觉,将会导致资产泡沫的出现。

  韩国政府,特别是韩国央行,看起来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关键是保证利率不要太低,原因很简单,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已经很低。日本央行当时放任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做法是错误的、具投机性的。

  我估计韩国的中间利率应维持在5%左右。央行需要尽快提高政策性利率。这将带来货币升值并对经济起一定抑制作用。但是,潜在的资产泡沫的威胁要比韩国经济发展速度暂时放缓的威胁大得多。

  韩国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随着流动性下降和金融资产需求的上升,如此转型可能会伴随泡沫的形成。如果任由泡沫发展,我们可能会看到日本一度的经济混乱局面在韩国重新上演。

  好现象是韩国央行的独立性在亚洲各国中还是比较好的。在来自政客的压力下,韩国央行在过去3个月仍然两次提高利率。韩国央行的行动要比欧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果断得多。如果韩国在没有什么泡沫的情况下向发达国家转型成功,那么我认为,大部分要归功于韩国央行的智慧和勇气。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liuly@p5w.net。(《新财富》2006年01月号最新文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