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别让伪市场化败坏了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08:41 现代快报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当前中国改革正处在十分关键而又微妙的时期。我们应当力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力排否定改革的“左倾化”和败坏改革的“伪市场化”两种干扰;力求重大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近些年来,由于具体思路与方略的选择原因,我国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反腐败形势尚很严峻,社会出现了一些有失和谐的现象,于是有人便乘机否定改革的基本
方向,与此同时,一种假借“市场化改革”名义,为个别人与小团体谋取私利的“伪市场化”倾向也大行其道。

  我们可以看到,医疗、教育及其他公共品提供领域出现“伪市场化”倾向,很大程度上与这些领域处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垄断之下有关。公共产品既为人们所必需,而垄断又为利益集团制造了机会,于是假借“市场化”名义攫取私利也就“师出有名”,“名正”而“言顺”。

  当前财政对于公共利益的投入尚待加强,有些地方与领域甚至对公共事业“零投入”,这也为一些垄断集团假借“市场化”名义攫取私利提供了借口。同时,在诸多地方与领域,由于政府部门与公共产品的垄断性提供者,存在事实上的利益连带关系,所以对其缺乏应有的监管,以致攫取民众财富的“伪市场化”敢于肆无忌惮地进行。

  在充分竞争领域,产品提供者不存在所谓的权力,而只有产品购买者包括选择权与投诉权在内的权利可言。但在民众没有选择权可言的领域内,公共品的垄断性提供事实上成为一种准行政权力。

  我们看到,当前公共品的垄断性提供不但缺乏来自行政部门的实质性监管,也缺乏来自民众权利的制约———民众对于“伪市场化”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更无事实上的决定权,即便举行听证会也往往流于形式,民众权利也因此而“流产”。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所以“市场化改革”沦为利益集团攫取私利的遮羞布也就毫不奇怪。

  正因为权力不受制约,在医疗与教育以外的诸多领域内,实际上也出现了政府部门乃至地方政府假借“改革”名义,以牺牲普通群众利益为代价,行维护既得阶层利益,为权力及其附庸阶层攫取财富之实的潜流。这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

  要力排“伪市场化”倾向,就必须打破利益集团对于公共利益的垄断,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就必须如《瞭望》文章所言“力求重大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实现公民权利来实现公民对于权力的主宰,惟有如此,改革才不至于异化为利益集团攫取私利的工具,才能因为得到更多拥护与赞成而进一步走向深入。(魏文彪,江西,媒体从业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