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千岛湖的明天会怎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00:09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评论员 商寅泉

  前不久,应友人之邀到浙江千岛湖一游。名不虚传的美景,使笔者得以了却多年夙愿。站在湖边瞭望万顷碧波心旷神怡,乘上轻舟泛湖登临诸岛如入仙境。千岛湖,真是水光山色如画如诗的旅游胜地。

  但是,游览美景的同时,笔者也注意到一些与美景不大协调的现象,比如沿湖盖了许多高档住宅,比如湖边的水不如湖心的水清澈,比如沿街店铺里里外外挂着大大小小的各种鱼干,小姑娘们热情地推销说:“这是有机鱼,千岛湖特产,买一些带回去吧!”

  笔者把游历感觉向陪同的友人说了出来,没想到,友人除了在赞同笔者观点的同时,又滔滔不绝地介绍了许多外人感觉不到的东西。听了这些,笔者不禁心生感慨:千岛湖的今天很美,但千岛湖的明天会怎样?

  千岛湖,真正的地理名称是新安江水库。上个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决定利用富春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兴修水库,世代居住在富庶村庄的浙江百姓,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举家迁往外省。建成后的新安江水库加上配套工程新安江水电站,共有583平方公里之大,可谓烟波浩渺,蔚为壮观。在旅游热逐渐升温以后,聪明的浙江人又根据水库中散落着1073个岛屿的特点,把它的旅游名称定为千岛湖。应该说,利用水库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把自然景观和经济收益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特别是当地人为它选定了一个美妙的名称,就更加勾引着人们亲往游历的欲望。

  笔者在本文提出命题,即千岛湖的明天会怎样,并不是想批评地方政府的管理,也不是要指出千岛湖旅游部门的不足,因为笔者并不掌握很详实的数据。笔者只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根据友人透露的一些细节,根据笔者观察的一些感受,向与千岛湖有关的政府管理部门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当年动员了那样多的百姓迁移到外省,才围成了583平方公里的湖面,如今应尽量避免像国内某些地区一样,在发展的旗号下围湖造地;二是沿湖的

别墅、公寓越盖越多,其生活用水的排放应有严格控制;三是对旅游的开发应有所规范,毕竟它还是周边众多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四是对它的水资源限量开采,把它保护在水库中比把它装在瓶子里卖掉,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
。对于千岛湖而言,保护比开发更重要。所以,以上建议完全是从喜爱千岛湖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提醒千岛湖以及与千岛湖有同样境况的旅游胜地未雨绸缪。

  笔者自认为是环境保护的狂热鼓吹者。在环境保护成功的事例中,笔者一直津津乐道的是北京市对密云水库的保护。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密云水库也曾经是京城百姓和河北省游客热心光顾的地方,那时水库湖面上有游艇,水库浅水处可游泳,好渔者可垂钓,甚至在库区最显赫的位置,有人投巨资兴建了大型游乐场、过山车等设施吸引了大批游客。80年代中期,北京市为了保护京城百姓赖以生存的这一盆净水,毅然下令停止一切旅游项目,所有旅游设施一律拆除,撤除游艇,停止垂钓,实行休渔期。结果证明,这是一个堪称英明的决定。试想,如果当年北京市政府和密云县政府为了眼前的巨额地方财政收入而放任水库旅游发展,今天的密云水库会是什么样?肯定是周边别墅和度假村云集、库里的水也脏了、鱼也少了,虽然短期内有大把的钞票进账,但想再恢复山青水秀,则要用更多的钱,甚至可能永远再无法恢复原状。

  拿密云水库与千岛湖相比,也可能不大贴切,因为千岛湖比密云水库大许多,资源拥有量也丰富得多。但笔者认为,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观考虑问题,密云水库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范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