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食客的犯贱心理学流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 18:02 经济观察报

  绮色佳

    楼上楼下加起来不过八九张台子,昏暗、挤迫、等位的人再冷也得站在店外。而且,晚上七点以后就休想再吃到什么了,哭也没用,明日请早。

  胖胖的老板鸭舌帽拉得低低地,不动声色坐在门口,黑社会老大般不怒自威。

  吃的不过是杭州家常菜,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酱鸭、油爆河虾、炸带鱼,鱼骨虾壳堆成小山。想要更地道?配装在搪瓷茶缸子里,加热冲了蛋花的黄酒。据说从前是给产妇喝的,很补。

  点菜都听老板的,在食客唯唯诺诺,近乎谄媚的应和中,老板胸有成竹地,面无表情地,带点轻微的厌倦与不耐烦地,5 秒钟就点好一桌菜。

  这是杭州近乎传奇的一家家常菜馆。在座的两位杭州

美食家还诸多挑剔,只给低温油炸至酥的带鱼打满分,我已经吃得感激涕零了——这年头,还有人专攻毫无花巧的传统家常菜,而且拒绝扩大店面延长营业时间,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上海敬贤路上也有几家类似的餐馆,茂隆和春哪家更好一点,是惟一令人头痛的问题。你坐在圆苑、夜上海这样桌布雪白、灯光明亮、摆盘讲究的地方吃饭,座中就一定有人不断念叨春和茂隆。

  作为普遍性的规律,这样的餐馆总是:位于不起眼的小街上,全凭口耳相传;

装修与价格不成比例,也就是说,环境虽破,并不见得便宜;老板脾气很大,是每个食客都想讨好的对象;赚了钱也不扩充店面,务必令门口等位的顾客成为餐馆的活广告。在敬贤路,这活广告中还有大把在上海地头混熟了的外国人。

  在北京,“家常菜”往往代表量大质粗,毫无特色,

川菜、粤菜、东北菜中最普罗的菜式大而无当地堆积在一张菜单上,务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最不讲究的食客。在上海、杭州这样的地方,“家常菜”却被发展成一项新的传奇,是追寻接近消失的古老、亲切、家常味道的地方。即使咸一点、油一点也不应抱怨,那也是“传统”与“正宗”的一部分,意味着未经健康和时尚的潮流践踏。

  满怀了不计较的心,虽然圆苑红亮晶莹的招牌红烧肉也无可挑剔,但我们硬是觉得茂隆黑乎乎的尖椒红烧肉更香口一点。这里没有公平可言,圆苑大撒味精的雪菜黄鱼汤之所以不被原谅,完全是因为它由圆苑而不是茂隆这样的小馆子出品而已!

  人性本贱这一真理,在“吃”这件事上再一次、充分地得到印证。在家常菜小餐馆里获得的这种具有轻微受虐倾向的体验,构成食客一次一次乐此不疲的心理动因。花了钱,而且要花得像个孙子,等半天位,点菜不由自己做主,对环境之差绝不能出声抱怨,结账一看也与物美价廉不沾边——像极了大多数恋爱经验,非要吃足苦头得来才心满意足,那“一点点甜”必定要“大量的苦”来衬托才完美。至于那些唾手可得的,满怀诚意送上门来的,再好,也是枉然,绝不珍惜。除非一日失去了,才晓得痛悔,“当时只道是寻常”。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