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当艺术与商业结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8:23 人民网-市场报

  国内开花国外香

  12月初,哈勃特冒着严寒进入798时,看着卷起的尘土、飞舞的落叶和冷清的街道,如果不是路边扎堆的工作室标牌,他怎么也难以相信这个苏式老厂区就是当前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当代艺术展示区。这位来自德国的青年经朋友推荐,一到北京就到这个名声在外的被废弃的工业园区来了。

  转了几个工作室和画廊之后,他闯进了一个很大很亮堂的画廊,名为“时态空间”。这里正在举行《物,而已》艺术活动。“我很喜欢这种地方。”哈勃特告诉记者。他说,在德国,在搞艺术的圈子里,知道中国798的人很多,“中国各方面现在都很有诱惑力,包括当代艺术。”

  798在北京酒仙桥往北,大山子环岛东北角。从厂名代号看,这里原先较为保密,连北京见多识广的的哥也不是人人知道。上世纪80年代,798厂区开始衰落,90年代人去楼空。

  前些年,在798,艺术家们将LOFT和SOHO两大概念绑到一块,开始营造艺术殿堂。LOFT原意是仓库、阁楼,现在通常指将工厂厂房改造成的艺术家工作室。这种改造保留了原来厂房的结构和外观,在内部的大空间中重新布局,既是工作场所,也是生活空间。LOFT是一种国际潮流,上个世纪后半叶,西方的许多制造业陆续迁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为着节约

能源和社会资源,一些建筑师开始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利用,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并能够继续使用的建筑物。SOHO则有“在家办公”的含义。

  当798等厂人去楼空之时,闲置的厂房成了艺术创作者心中的宝贝:这些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筑品质较高的苏式、德式空间,很快成了中国艺术家们的LOFT和SOHO。一时间,工作室、画廊、餐厅、服装店、俱乐部、小剧场等成群结队进驻,初具规模的798厂也有了新的地名———“798艺术区”,名声很快扬出国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块阵地。哈勃特就是这样被吸引来的。

  798充满商机

  现在的798,有100多家文化机构,包括出版、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家居设计、音乐演出、影视播放、艺术家工作室等。除了画廊,还有酒吧、餐馆、服装店、书店、瑜珈中心。展览和活动成为798的主要特色。

  黄锐是798艺术新区的发起人之一。“我们当初的设想是希望给艺术提供一个更为理想的场所。”他说,798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这里没有迎合和策略,是自发的,不是有权力或金钱的人搞的城市项目。这个艺术区不虚伪。这个地区是一个历史建筑为主的大环境,氛围很好,有文化,有传统,有历史,是中国和德国友好合作的一个经验。”对于商业化的发展,他认为“这是很正常的”。

  在798最流行的词就是“空间”。“个空间的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健康的,和纽约的SOHU区一样。实际上,798充满了商机。“对于整个北京的发展,如果从全局来考虑,保留798所起到的作用远比盖几栋楼,或者是普通意义上的

房地产开发所带来的回报要多。”在798里的川三工作室,有人这样对记者说。

  《市场报》(2005年12月28日第五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