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节日越来越不像节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22:00 上海国资

  现代人的节日出现了虚无化、技术化、享乐化的倾向

  彭富春/文

  岁末年初,往往是一年中盛大节日来临的时候,如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人们一般都忙于过节,吃喝玩乐,喜气洋洋。当然也有人借此机会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但人们
大多不愿去思考节日的意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节日自身的意义呢?

  节日首先呈现为时间的现象,它是一年中的某月的某一天。但节日并不是一个一般的时间,节日是对于一般时间的中断和区分。这个时间的特别性在于它或者具有自然的意义,或者具有历史的意义。所谓的节日,正是这个特别时间的重复或者轮回。重复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庆祝。庆祝具有狂欢的特性,它体现在许多方面:身体的、心灵的、语言的活动等。同时,对节日的庆祝也是对节日的纪念。纪念是过去时间的回忆,即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因此回忆也是当下的呈现,是此时此地的人们生活世界本身的意义的生成。同时回忆也成为了期待,也就是让节日过去之后再度来临。在这样的意义上,节日作为时间的本性是回忆、当前化和期待的统一。

  虽然我们现代人也依然过节,而且过各种形形色色的节日,但人们感觉到,节日越来越不像节日了,甚至还出现了节日综合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节日的“非节日化”现象呢?这在于人们庆祝节日时发生了问题。

  首先是节日的虚无化

  人类的节日都具有自然和历史的意义。中国的

传统节日大都与自然相关,并且往往就是自然的节律。但这种自然的节日又被人伦化和准宗教化。如春节不仅是家人的团圆,而且也是对于天地的膜拜和对于祖宗的追思。西方的主要节日大多与宗教相关,是基督出生和死亡的日子。如人们过圣诞节时,在家里和亲人相聚,到教堂去赞美上帝。但这种节日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人们说中国天道衰亡了,西方上帝死了,虚无主义的时代到来了。这也导致节日自身的意义变得无意义。如现在的春节完全改变了其本性。在饥饿的岁月里,它是饱餐的时机;但在温饱的年代里,它几乎只是一个例行公式。人们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在中国的圣诞节,人们往往和朋友们狂欢。人们更热衷的不是庆祝上帝的诞生,而是庆祝自己和亲友的诞生。

  其次是节日的技术化

  这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试图以其万能的作用而控制一切,包括自然、人类和思想。当代的节日也逃脱不了技术的控制。节日的技术化表现为:技术在拼命地“制造节日”。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在宣传各种节日的信息,通知人们去过节。同时各种公共场所,如商场、饭店、剧院、街道等也拼命地装扮自己,给人们营造节日的感觉。各色人等在这种种技术手段的支配下不得不去过节。如果不去过节的话,那么人们好象与时代脱节了。

  最后是节日的享乐化

  这种没有了自然和历史意义并被技术化了的节日变成了享乐和娱乐的代名词。于是节日成了欲望的节日,是欲望的舞蹈和呻吟之时。在节日里,欲望的刺激和满足主要是身体性,因此是身体的消费和被消费。例如,人们吃喝、作爱、穿戴盛装、游山玩水、唱歌跳舞等。总之,让身体处于陶醉状态,让感觉处于亢奋和宁静的变奏之中。

  这些问题的提出,无非要求我们去思考:究竟如何去庆祝节日?同时究竟如何去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