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用自己的脚走进真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5:17 中国经济周刊

  张俊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这是一个怕回头看却又喜欢审视身后的年龄。

  回首2005,坐在上海家里暖融融的书房,敲击这一小结,心中依然是慌乱几多。

  这一年,中国经济看台上“英雄们”继续摔倒,从年初健力宝张海落网,到年中顾雏军的科隆帝国大厦的崩溃,再到岁未三九掌门人赵新先被拘,这些连接中国企业创业传奇的鲜活的面孔,开始在公众视角中容颜扭曲。而就在自己进行这篇小结的时候,遥远的草原传来22日伊利郑俊怀庭审的消息。

  2005让企业家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峰回路转之后,却是让人无法开怀的苦涩——在记录这些时代经济符号的时光里,准确和思想,激情和理性是如此的抵牾。

  当然,这一年,在我们的眼神里依然爆满了昂扬的事件:“国八条”降温楼市,人民币价格启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三年超过9%,中央经济会议为“十五”画上了亮丽的收笔,

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启动,
人民币汇率
改革,人民币
理财
新政出台……都使自己没有理由不感奋,作为经济记者,能给自己的受众传递激动的消息,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2005年元旦刚过,我从英雄城南昌出发,历经一个礼拜,深入江西腹地调研采访,写出近万字的《红色旅游潮涌中国》,宕开媒体追踪红色旅游的一个时期;而3月日本访问归来,北京总部的例会刚一收尾,就带着自己的实习记者匆匆奔赴徐州,在春雷乍响3月完成《徐州:地产与国宝的战争》。《天下闽商》的采写进一部丰富了自己前线采访和后方对商业群落概括的突破能力;而在杨眉主编亲自策划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之危》的报道上,不仅得到了社会责任的扬砺,也使自己看到了继续努力的方向。

  2005年,自己的确在感动和压力中成长。在“奔四”的路上,还在穿越“成长的烦恼”,我不得不感谢这块安身立命的阵地——《中国经济周刊》。很多人一直没有停止打扮我在公众视野里的报道品位——那就是在我每篇文章出版时付出心血的我的同行们,很很感谢他们为我的文章做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尤其是在我37岁生日的时候,他们把签上名字的鲜花空递到上海,那个生日的晚上,我真的感动的想连夜赶到北京,赶到的的战友身边。

  “我们同行,我们同行”,这个充满和周刊共同成就价值的光荣群体,使我在总结之后不能有稍微的松懈。2005年,我在继续学习,一篇封面,用脚走了一个礼拜,再退回书房用心敲击出来,自己感觉结业了一门经济学课程。

  每次到外地调研之后,总要自驾车到衡山路酒吧“小资”一把,体验奢华的都市和贫穷的乡村,在强大的反差中搜捕灵感,也在酒醉微漾的状态里握紧方向盘,挑战交通规定,谴释一种积郁。

  那些不快乐的人和事却总是会不时敲打着心情的窗棂,对于我们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者来说,站在“十五规划”的末端和十一五的开端,做为一个经济报道的记者,宏观视角的调试成为一种要领。

  在这里,我也不能不客观祝愿自己:在2005年的基础上,混在人群里,要多长一只眼睛,多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出更好的新闻报道;同时,希望拿着工资卡去银行能发现有更多的收入。孩子上了4年级,爱人教着已经教了10多年的语文课,我希望,新年能继续保持给他们打理一日三餐,用家乡的土菜帮助他们逃避上海的甜食。

  与往年比,2005的年谱“大事记”上没有更多的荣誉。而最欣慰的还是自己的文字,和握在手中的酒杯。2005年,给我的教训也不少,这会成为明天的财富——在写问题报道的时候一定得小心,使用各种保护措施,让自己的报道避免流产和封杀的厄运。

  2005年给我的教育是,要保卫良心,远离专家学者,相信自己的调查,用自己的脚走到最真实的中心,用自己的良知,复制最真实的社会经济图景,用自己的智慧和责任还原最真实的明天的历史。

  个人的总结比起“中国媒体十大事件”和“十大告别” 是一种纯粹个人的民间记忆;但是,年初我到北京述职的时候,总编说我的“心是热的,但是,脑子是冷的”,成为我2005年最富有鞭策价值也让我自豪的年末评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