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可能人年纪大了都喜欢怀点旧,不知何时,我又开始迷上了流芳百世的中国古籍,2004年我比较骄傲的一件事是读完了全本的《资治通鉴》,记得合上大部头的那一刹那,颇有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感慨,那种怡然自得的乐趣至今记忆犹新。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2005就要悄然溜走了,回想这一年,除了睡前昏昏沉沉地浏览过《杨家将》、《隋唐演义》之类的小说,真没有怎么和几百年前的古人好好思想交流过,想来有些堕落。算将下来,唯一细细品味过的只有《孙子兵法》了;不过也算不上和孙老人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毕竟,很小的时候就附庸风雅地拜读过这本并不怎么长的天书,好像还试图背诵过,但在勉强记下《计篇》和《作战篇》之后就草草作罢了,现在依稀记得的只有类似于“兵者,诡道也”之类朗朗上口的字句。
激起我对《孙子兵法》阅读兴趣的,是温家宝总理3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时说的一席话:“人民币汇改正在研究之中,何时出台,采取什么方案,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这段话可能是2005年最令人回味的经典言论之一,其中“出其不意”四字更是贯穿人民币汇改始终,完全能在2005经济词汇流行榜上位居三甲。
我一直觉得,3月14日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此前中国官方对汇率问题的论调一直是“人民币汇改没有时间表”,温家宝总理的“出其不意”论实际上给世界提了个醒:咱们汇改就要来了。
而且,“出其不意”四字本身就是值得玩味的,这个“其”指的是谁?我总觉着像斯诺这样喜欢对中国问题评头论足的外国小老头,其实并不是这个“其”;而那些天天和外国钱打交道的外贸商家更不是这个“其”;事先告诉他们汇改就要“出其不意”了,他们总是有时间做些准备的。要知道,这个“出其不意”可是出自《孙子兵法》计篇,上下文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个“其”某种意义上有“敌人,对手”的意思。当时一直觊觎人民币汇改、试图乘乱发财的,就是那些投机势力,也就是所谓的“热钱”。我想他们才是这个“其”的含义所在。而且,“出其不意”对他们可是杀伤力不小。投机者要想混水摸鱼,最起码的是要找准下手的最好时机,但“出其不意”实际上并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什么时候来一下“出其不意”是谁都不知道的事情。因此,“出其不意”实际上让“热钱”有些不知所措,知道机会就要来了,但就是算不准。这也够闹心的。
其实,“出其不意”的学问可大着呢。后来我又想了,都说了要“出其不意”了,这“出其不意”还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吗?这显然属于博弈论的研究范畴。巧的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经济奥斯卡”,又是授给了谢林和奥曼这两个“游戏大家”(博弈论英文是game theory,粗心地直译过来就是游戏理论了)。看来,用博弈论来好好研究研究“出其不意”的政策效果,是一个看上去挺有意思的事情。不过我比较懒,也比较笨,后来就没再细想下去了。当时给自己偷懒找了个好理由:人家孙子都说了“不可先传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出其不意”哲学,咱心里感受感受就好了,用经济学那一套来刨根究底岂不大煞风景?想来真是有够阿Q的。
“出其不意”论抛出之后,真的很快就发生了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4月29日人民币汇率一度从8.276跳到8.27,在这个刀刃值上惊险地停留了20分钟。看过大片《蝴蝶效应》的人都知道,短短20分钟可以改变很多事,“827”行情迅速在市场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大家无不奔走相告:好像出其不意就要来了!喜欢玩预测的世界投行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一鸣惊人的大好机会,摩根大通和高盛先后将“5,8”和“5,18”视作汇改的可能时点,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都在兴奋、不安、焦躁、犹豫的复杂情绪中观望着事态的发展。
后来发生的事情不用多说,所有的预测全部落空,凯恩斯N年前的判词再次得到验证:“如果试图去预测经济,你已经在想入非非了”。其实我也跟着想入非非了一把,“5,18”之前我应邀写了篇预测文章,不过,在这个猜大小式的赌博中,我的运气不算坏,“518无故事”这篇小文章押对了宝。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猜什么时候汇改远比猜什么时候不汇改要困难太多,我比较聪明地选择了后者,也可以说是狡猾吧。
后来,在夏天的某个傍晚,“出其不意”真的就不期而至了,这个日子大家都记得很牢:7月21日。还记得在听到《新闻联播》中朗读“16号文”时,我的心情有些麻木,等了很久的事情就这么来了,在那一刹那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有些不知所措。不过我想,孙老人家应该是早有预见吧,毕竟这个时点选择可是把《孙子兵法》中“出其不意”的策略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后来,央行在8月10号和9月23号又接连放出了“202号文”和“250号文”。然后,10月11日,前面提到的小老头斯诺访华了。斯诺是来参加在河北香河举办的G20会议的,但是心急的美国财长来得比较早,会还没开他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斯诺来华的背景可谓复杂,当时美国国会对人民币汇改十分不满,老美正商量着要来个“汇率操纵案”,给中国人点颜色看看,但总想着斯诺的三寸不烂之舌也许能打动龙的传人,于是乎,美国国会推迟了放出评价中国是否操纵汇率的半年报告。另一方面在中国,“十一五”规划刚刚出炉,老美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政策意图有些小意见,用美国人略显赌气的话说:“就在咱们美国国内企业为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闹心的时候,中国人却将政策金苹果抛给了他们本国的穷人”。
如此背景之下,斯诺来华可是任务不轻。但正如美国媒体后来评价的,“斯诺的中国之行非常诡异”,他没有过多提及人民币汇改,而是抛出了一整套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现代化、国际化的具体建议。当然了,这些友好、有益的友邦之言也得到了中国的认可和肯定。
我总觉得这个斯诺不是个简单角色,他一定是读过《孙子兵法》,当然这也不奇怪,孙老人家在老美眼里可一直是偶像级人物,剑桥、哈佛、西点军校等名校早就将《孙子兵法》列为了必修课。谋攻篇里说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斯诺察言观色之中对中国在汇改问题上的审慎心态逐渐有所了解,知道硬逼中国汇改加速不行,就来了个“迂直之计”,通过金融改革的准备和铺垫,中国汇改才有不断深化的外部环境,老美的贸易赤字改善才有更大的国际机遇。
这里的“迂直之计”自然也是出自《孙子兵法》,军政篇中有云“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在中国官方“目标明确、小步微调”的高超调控手法面前,美国人只有耐心、务实地为中国改革出谋划策才能得到“双赢”的大好结果。斯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非常及时地领悟到了《孙子兵法》形篇中的要义:“胜可知而不可为”,很多事情是强求不得的。于是乎,虚实篇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智慧给了他寻求“迂直之计”的启发,只有适时转变政策博弈策略,两全其美的“帕累托改进”才会出现。
斯诺之行的最后,也就是10月17日,中美在联合经济委员会第17次会议闭幕时宣布了一项共同声明,双方均同意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国的主权行为。这基本上为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中美博弈作了了结,美国不再不依不饶,中国也有所回应,在《孙子兵法》计篇要义“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的指导下,双方做出了非常理智和聪明的选择。再后来,11月28日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心照不宣地再次确认“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这实际上在10月份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悬念了。此后事态发展波澜不惊,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再后来,再后来就要到2006了,想入非非的事情我就不想再多做了,但我想真要为理解和畅想2006汇改做些准备的话,再读读《孙子兵法》总是必要的,至少可以再多背诵两篇,不过一想到背诵,我怎么就不知不觉又感到困了。
2005也许就是这么迷迷糊糊过去的,是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