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容铁 用精神书写飘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16:40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陶嘉呈

  容铁: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旅游联谊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师。

  他不像个艺术家

  在一般人的眼里,艺术家的形象虽然没有定式,但是起码有一点是共识,艺术家应该是都很“酷”的,但是容铁一点也不“酷”。甚至可以说有点其貌不扬。身材不高,眼睛不大,分量不多。戴着一副古董型的圆眼镜,穿一件旧夹克,皱皱巴巴的裤子上时不时还要粘上点油渍。当他迈着四方步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很快就会让人失去目标。

  怎么看,容铁都像是一位乡村里的小学教师。惟一带有一点艺术家气息的就是颌下轻飘那缕山羊胡子。

  见到他的时候,左手食指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是晚上切菜时的杰作。真的无法想象,启功、刘艺、刘炳森、张虎,这些听着让人耳鸣的大师们使用的印章,就出自这双缠着纱布的手。而事实是,正是经过这双手雕刻出的清奇脱俗的印张,在默默的为大师们的作品点染着一抹红色。

  雍容浑厚 出入自然

  容铁的印章之精,在整个书画界是公认的。他以砖文、镜铭之类的字体入印,粗犷质朴、个性张扬、别具一格。10年前,刚刚到北京不久的容铁曾经拿着自己篆刻的印章拜访过冯其庸,但是冯其庸并没有太在意。也没有提出什么意见。十年后,当他再次见到容铁的印张的时候,却使用了“耐人寻味”四个字来做为评价。

  “刚来北京的时候你的一方印卖多少钱?”记者问。

  答曰:“100。”

  “那现在呢?”

  “4000,”容铁不无得意的说:“还得排队。”

  10年磨砺,宝剑锋出,雍容浑厚,出入自然。容铁在艺术果园里的采摘终于获得了累累的果实。

  容铁在书画界的“不务正业”是出了名的。相比于那些把自己关在书斋里一心搞创作的人来说,他显得太活跃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制作了国内第一张书法软件光盘《中华书法大字典》;组织策划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中国邮政明信片的发行;创建了书画界的内部刊物《东方书法人物》杂志;组织策划了“首届中国书画之星精品大展”和“走进新疆——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展”并出版专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依靠其个人的力量,并没有求助于任何团体。这些在别人眼里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容铁却乐此不疲。

  电子《中华书法大字典》

  说不尽的喜悦和辛酸

  容铁的活跃起源于制作国内第一张书法软件光盘《中华书法大字典》。1992年,当时的容铁还是镇江邮电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书法已经有了相当的造诣,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觉得如果将中国的浩如烟海的古今书法字帖输入到电脑里,制作成电子文本,即可以单字查询,也可以整篇欣赏,岂不是一大进步。这一想法的闪现使他异常兴奋。从此开始长达6年的漫漫征途。

  1995年,容铁到北京发展,简陋的环境和艰难的生活也没能挡住他的执著。他的时间、精力和生命完全与这部电子书法字典绑在了一起。

  1999年,这部凝结了几年的心血,耗资达到200万元的电子版《中华书法大字典》终于面世了。很快就在书法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德高望重的书坛泰斗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容铁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字典电子出版物奠基人。”

  可惜的是,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就会成为美好的现实。容铁呕心沥血制作出来这部电子词典最终没能普及开来。原因很简单,电脑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想重新调整,但是已经没有后续资金。

  “书法字典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我当然会很伤心,这是先行者的悲哀。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毕竟作了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明信片的魅力

  现代青年已经很少写信了,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取代了传统的书信,明信片自然也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是容铁却敏锐的觉察到明信片里蕴含的潜在市场。“明信片作为大众化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的力量正在消减,但是如果改变思路,仍然可以重新具有生命力。”容铁的思路,就是将明信片由传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变成“宣传”功能。

  1998年,容铁策划的“跨世纪书画名家精品系列”中国邮政明信片开始发行。这套明信片从开始就抱着不问出身、不问名气、不问年龄,只看实力的宗旨。只要是有自己的特点,有水平,都可以入选。

  “明信片仍然具有普及性,知名画家并不排斥。而对于还没有名气的画家来言,画册的成本太高,价格也比较贵,一般人很少购买。但是明信片就不同了,成本低,普及性强,而且有实用价值,从广泛性上来讲,明信片比画册更有力度。不仅可以在市场销售,而且还可以作为礼品赠送。起到的宣传效果是画册无法办到的。”

  从1998年至今,容铁的书画明信片系列已经几乎将国内知名的和有成就的书画家“一网打尽”,总数达到3000多人,总发行量已经上千万套。

  东方书法

  《东方书法人物》是容铁的又一得意之做。这本书画界的行业刊物是他一手创办的。从2001年创刊至今在海外发行已经达到了5万册,在国内行业内发行也已经达到3.5万册,这在行业刊物当中是独一无二的,俨然成为书画界行业刊物中最权威的一本刊物。不仅将启功、刘炳森、沈鹏、林岫、冯其庸等名家囊括其中,而且还重点推出了一大批新人新作。对繁荣书法创作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

  谈起创办这本刊物的初衷,容铁说:“对于新人来说,最缺少的就是展示自己的空间。《东方书法人物》就是为新人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因为是和国内知名的书画家“同台演出”,一方面是对新人的认可,同时也可以增加对比性,是好是坏,由读者自己鉴定。新人有了展示空间,‘画外’的功夫也可以少一些。”

  容铁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在业界有目共睹。赞助贫困学生上学,捐助希望工程,组织义买活动,为印度洋海啸捐款及捐赠作品,近十多年来共捐赠款物达500万元。

  国内知名书画理论家、当代书画家报主编张楠对记者说:“书画界像容铁这样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他在艺术上求真,在做人上也求真。现在的书画家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的创作,是办画展、评奖和想办法推销自己。所以,容铁所作的这些事情他们是不愿意做的。这更显出容铁的难能可贵。”

  走进红其拉甫

  2005年春节期间,容铁携带着价值40万元的最新创作的数十幅书画作品及3万册精品书画集和明信片,来到中国西南部边境重镇红其拉甫的边防军哨所进行慰问和捐赠。“红其拉甫”地处帕米尔高原,气候恶劣,被称为“死亡之谷”。

  容铁一行人的到来在当地引起轰动,南疆军区的主要领导几乎全部出动接待,在因为缺氧感到极度不适的情况下,容铁吸着氧气,仍然坚持为哨所官兵挥毫泼墨作画写字。其场景十分感人。

  容铁对记者说:“书画创作不是为了办画展,而是应该奉献给社会,只有更多的与社会和人民联系起来,书画才会具有生命力。躲在温暖的书房里模仿古人描画山水当然很舒适,但是这样勾画出的山山水水是浅薄的,要看山水画,不如看古人的画。山水画得再好,人民不接纳,又有什么用。只有到达那个生命的禁区,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与自然的真谛。

  要创作,就必须到生活中去,用笔来进行创作和用生命来进行创作所达到的境界是绝对不一样的。我就是要将自己的所知、所见、所感、所悟、融入到创作当中。”

  精神的漂泊者

  容铁是一个开拓性的书画家,书法和绘画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他对水墨光韵画法运用得尤为独到。

  书画家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是众人皆知的事,容铁对此时时保持警觉,他是中国第一批书法专业的研究生之一,师从欧阳中石。2002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2003年到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对文化修养的补充始终没有间断。

  容铁说:“我喜欢飘泊的生活,这并不是指生活上的居无定所。而是精神上的飘泊。因为飘泊是没有止境的,没有常规,没有定式,才会不断的寻觅,不断的进取,不断的收获。这种飘泊的状态让我感到开心,我想我也许永远也不会停止下来。”

  若干年前,一位女画家江碧波曾经这样写道:“野马不知何处是它的驿站,但是整个荒野都是它的家园。”这也正是容铁的追求。

  容铁告诉记者,他准备近期将《东方书法人物》交给别人来做,因为他需要腾出时间来“充电”。看来,他又准备继续“飘泊”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