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美国声乐教育:嗓门越大出道越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02:52 第一财经日报

  珍妮弗·威尔逊,一个39岁的美国女高音歌手,近日因为在芝加哥抒情剧院饰演瓦格纳歌剧《众神的黄昏》而一炮走红;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一天前,她刚唱过歌剧《女武神》——这真是奇迹,因为现在已经很少人有这样的嗓音条件和体力唱这些角色,更不要说连续唱两天了

  辰飞/文

  美国声乐教育一直享有世界最佳的声誉,近年来这种声誉更是有增无减。遗憾的是,美国本土却一直缺少相应的年轻天才出现。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面对像珍妮弗·威尔逊这样的大嗓门人才,美国声乐界一直缺乏合理的认识。专家们更偏好轻柔而又灵活的嗓音,觉得这样的嗓子能够准确地演唱各种各样的作品,而其实声震屋宇的大力嗓音却是现场歌剧演出最终赖以生存的法宝。

  珍妮弗·威尔逊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里有过多次试唱经历,但几乎从未被人接纳过。她的大嗓门过于笨拙,不符合流行标准的评判,这么多年来她只得一直在华盛顿歌剧院合唱团栖身。

  35岁之前扼杀于名利观

  “我们需要有趣的艺术家,”美国茱莉亚学院和曼哈顿音乐学院的著名声乐教师玛莉娜·玛拉斯说,“但他们在哪里?我们的教育肯定出了问题。”也许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现状。衡量年轻的钢琴演奏者或小提琴手有客观的标准,但是歌唱演员的条件却需要在学习使用中加以培养,而每个老师对不同嗓音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

  美国歌剧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现在的年轻歌唱演员得不到应有的基础训练,特别是正确呼吸的方法。长期以来,呼吸的支持、肺和横膈膜的协同工作一直被视为歌唱的关键,要有一副强有力的、能在大型音乐厅里不用麦克风就能演唱的好嗓子,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会这些,就很难唱准音高、从轻声过渡到高音甚至至少让舞台之外的人听到你的声音。

  学院体系具有自我繁殖的特征,许多老师都是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没有什么舞台经验。因此比起身边的语音工作室,许多老师更不习惯大歌剧院的音响效果。在工作室,一点点音量就可以放大到震耳欲聋的程度,根本不像现代唱片上声音那么轻。而且,大嗓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磨炼成熟,即便等到那一天,那些还有幸拥有这样一副嗓子的人,恐怕都老得没机会再踏入这个行当了。事实上,现在许多比赛只对30岁出头或者更加年轻的选手开放。

  “很多老师不懂,大嗓门35岁之前是不会定型的,”西雅图歌剧院总经理斯佩特·詹金斯说,该剧院以大嗓门歌唱演员的福地著称,“声乐老师大多不鼓励那些独特的声音,而只喜欢那些俯首帖耳、什么都能唱却没有多少艺术特质的人。”

  但是这也不能全怪声乐老师。年轻的歌唱演员一样没有耐心。在《美国偶像》这样的电视节目里,快速成名的诱惑要远远大于厚积薄发的积累。甚至那些浮夸的培养计划也倾向于寻找可以立即担当小角色的歌唱演员。

  然而这些因素一结合,结果就是年轻歌唱演员只追求轻快的歌路和漂亮的体形。他们在声音和外形上也许都很漂亮,但是最终不如那些更响亮、更成熟的嗓子,影响力也不够持久。于是许多美国年轻歌唱演员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

  传统声乐教育排斥大嗓门

  大嗓音甚至还会遭到有意识的打击。在内华达大学读书的女中音多萝拉·扎基克就说自己是“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每次我壮起胆子参加比赛,别人都说我唱得太响了,说这样会毁了我的嗓子。其实呢,我‘毁坏’我的嗓子差不多有30年了。”另一个声音比扎基克轻的女高音希尔维娅·麦克奈尔的际遇就不同了,她26岁那年就通过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试唱,从此开启了广阔的职业生涯。

  为了培养轻快灵活的歌路,美国传统声乐教育喜欢让年轻歌唱演员练习莫扎特的咏叹调,纽约著名声乐教师帕特里夏·麦克卡弗雷对此颇不以为然。为了掌握那些华丽的声线,有些歌唱演员不得不压低他们的嗓音。“我把大嗓门歌唱演员送去欧洲,”她说,“那里没有这样的要求,信不信由你,莫扎特并不适合所有的嗓子。”

  声乐教育不仅难度高,而且也很昂贵。纽约学生请私人老师上一堂课要花费150美元,声乐专业课的范围广于器乐,还包括语言学习和舞台表演。声乐专业学生投身音乐的时间也相对较晚,比如钢琴专业的学生从小就开始练习钢琴,而一个男中音要等到他变声之后才能开始学习。许多有才华的年轻歌唱演员都是在高中阶段接触声乐训练的,而在这个年龄,一个有才华的小提琴手可能已经演奏得相当专业了。过去有些歌唱演员很年轻时就有机会演重要角色。现已退休的女中音歌唱家雷吉娜·雷斯尼克20岁时就登台演唱了威尔第的《麦克白夫人》。她22岁在大都会歌剧院第一次演唱贝多芬的歌剧《菲岱里奥》前,指挥布鲁诺·瓦尔特为了帮她准备演出,每周和她碰头三次,整整维持了两个月。如今的年轻歌唱演员恐怕已经很难像雷斯尼克一样,有幸得到世界一流艺术家如此频繁的帮助了。

  “害群之马”往往最有天赋

  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培养计划在美国各地相继出台。雄心勃勃的歌唱演员从音乐学院毕业后,纷纷前往那些提供一流培养计划的地方,如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芝加哥抒情剧院美国艺术家中心等。

  那些旨在扶持年轻专业演员的培训计划,对受训对象来说好像一场残酷的生存竞争。参加过这类培训计划的简森女士说:“这些计划尽量压榨你的潜力,往往是早上9点开始,而结束却没有一个明确时间。经历过这样的训练,肯定有助于选手了解自己。”

  参与这些训练的老师有几十人之多,包括导演、教练和动作老师等,还有一个近年来新崛起的概念——呼吸教练。所有这些训练,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培养个性,但是团体计划就其本质来说却强调和谐一致。

  “有时所谓的‘害群之马’、桀骜不驯的人很有可能是最有天赋的人,”劳德说,“他们不符合某一模式的规范,但这意味着他们在舞台上都是独立的人。”

  最后回到威尔逊身上。几年前,著名男低音托马斯·斯图尔特和女中音妻子伊夫琳·利尔在华盛顿创建了新生代歌唱演员培养计划,这个计划专门为培养被常规教学体系忽略的大嗓门而设计。正是在大师班上,他们发现了珍妮弗·威尔逊,威尔逊在班上很不起眼,但等她一开口演唱瓦格纳的歌剧《汤豪舍》里的歌词“在这座高耸的大厅内”时,举座皆惊。

  “我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利尔说。他们很快帮她铺平了一切演出之路,直至她因为《众神的黄昏》而一夜成名。

  威尔逊曾经是一名法律预科生,后来在康乃尔大学学习声乐。她在华盛顿做过很多工作如在教堂唱诗,最后投身歌剧院合唱队。她和母亲住在一起,平时学习钢琴、舞蹈和表演,尽一切机会向人请教。“我不比任何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差。”她说。对她来说,艺术的成功取决于训练计划无法提供的无形因素,一是运气,另一个是执著。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