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黛
崔健多年前就曾玩票似地出演过《北京杂种》和《我的兄弟姐妹》里的“父亲”角色,但他自言那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拍电影”。
而这一次,崔健真正地触“电”了,他的名字将和中国第一部由观众通过网络和手机
下载观看的3G电影短片联系在一起。崔健的导演处女作名为《修复处女膜年代》,颇有崔氏以往调侃的风格。他表示:“这只是我当导演的一次热身。”
取材于长片《给你一点颜色》
崔健的短片《修复处女膜年代》和高晓松导演的《响指》组成了中博传媒有限公司投资的“压岁短片”《故事无双》。12月2日,身着休闲装的崔健出现在《故事无双》的开机仪式上。帽子中央,依然是那个闪闪发光的红五星。
这个3G电影的“豪华阵容”还包括:由曾经导演过《榴莲飘飘》、《香港制造》等影片的香港著名导演陈果担任监制;《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等影片的摄影师林华全担任摄影指导;香港和内地的两个明星章小蕙和阿朵出任女主角。
尽管是第一次做导演,但崔健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为他从小喜欢看电影,一直梦想着能自己拍电影,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崔健说:“听着再过瘾的音乐也不如自己做音乐,看着再好看的电影也不如自己拍电影。我自己本身就是音乐人,我想这次是实现我电影理想的机会。”
《修复处女膜年代》是一个3分钟的短片,崔健显得很轻松:“难度应该不会太大,即使可能犯错误也只会是小错误。”另外,他透露这是他拍长电影之前的一次热身,因为短片取材于他即将自编自导的电影《给你一点颜色》,这也是崔健第5张专辑的名字。
崔健坦言,就像他也不知道自己下一张专辑会是什么风格一样,他还不知道他的电影作品会是什么样。“我不想过早给自己确定一个风格,那会有压力。而我相信,拍摄的过程会很好玩,最艰苦的工作是剪辑,那是真正较劲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很清楚地表达风格的时候了。”
音乐和电影的互动
“音乐是我的第一主业,对我来说,这是肯定的。”崔健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他的乐队很完整,很团结,每天都在排练,也一直在创作作品。甚至第二天,他们就要去外地演出了,而其他的工作计划,都是要为演出开绿灯的。
而电影跟音乐的内在联系,崔健早已有体会:“比如我们写一个电影插曲,就会很清晰地有电影的画面感,这是互动的关系。”他认为,大家常说的“隔行如隔山”已经是传统概念,“我觉得这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行都在向其他行业渗透。”
崔健表示,他拍电影不是不务正业,也不是跨行业。“这不像是艺术家开饭馆或者开公司做生意,不是差十万八千里的行业。电影和音乐一样,要有理性的思考、理性的创作和即兴的发挥,对我来说这也不是很难的。”同样,他还认为,拍电影就像说话一样,是一个平等的权利。
而电影的内容,崔健的标准是要让观众关注和感动。他说:“我听说很多的导演和制片人,他们给农民一个相机,让他们拍一个素材,然后让他们讲故事,结果他们讲的故事往往都很感人。”这是崔健向往的一种创作方式。
电影也要重复消费
对崔健来说,拍电影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成功或者才能,只是基于自己对电影的浓厚兴趣,更是为了多一种表达方式。“我不去考虑拍这个片子是否会成功,确切地说,成不成功,我都会继续干下去。”
崔健认为,国内音乐产业中的盗版流行和与国外接轨的推销形式,强行造成了音乐在中国的萎缩的生存状态。“对音乐有想法的人,就是要不择手段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拍电影的一个原因。
当然,崔健对于拍电影还有更现实的考虑,就是“人往高处走”。在音乐盛行的时候,一年有上百场的演出,自然没有时间去拍电影。但在音乐萎缩的状况下,总还要做点什么。“我们应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很多人去做广告、开饭馆,而我还是选择做艺术。”
对于即将被观众“检阅”的短片,崔健仍然用音乐来类比:“大家普遍认为看电影是一次性消费,而听音乐是多次性消费。既然我的短片和MTV的时间长短差不多,像听众能够反复听一首歌一样,我就希望我的作品,观众也能第二次看,第三次看,每次看完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他们多次消费之后会说:老崔原来想讲的是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