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当财经报道撞上循环论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11:24 东方早报

    11月初的某一天,从彭博社发现了一个“消息人士”透露关于科威特投资局和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联合10亿美元入股中行的消息,对于这样一个和中国银行改革鲜少拉上关系的神秘资本,我疑惑了;在迎来了求证采访的全面失利后更加疑惑。同时,彭博社也猜测,中国的社保基金可能也在考虑入股中行。

  习惯性地打开《财经》杂志,发现了一些可以解惑的旧闻,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
工行宁可不要战略投资者,也不要引来“战略竞争者”。从这一点上,我部分地推导出:石油美元的入股至少是符合逻辑的。

  另外,《财经》还透露,在引入高盛、安联和运通后,“工行下一步不排除有内资机构的参股”。以此为基础,我又找到了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的一段讲话:“社保基金准备扩大股权投资的范围,重点是三家股改国有商业银行”。两相结合,我在彭博社的基础上“猜测”称:“上述的‘内资机构’可能正是社保基金。”

  更有意思的是,在上一期《财经》中,《石油美元叩门工行》一文推导社保投资浮出水面时指出:“几天后有媒体报道,这家“内资机构”可能正是社保基金”。我知道,这指的是我。

  一个以《财经》的报道为缘起的推断,竟然反过来成了《财经》另一篇文章的缘起,这岂不成了“循环论证”?当然,他的论证也和我一样,援引了姜建清和项怀诚。

  坦白地讲,我那篇报道并不想以《财经》的采访作为我的推导支撑,这本该是媒体所忌。而神通广大的《财经》更不该援引我的推导进行再推导。

  但是,神通广大的《财经》无法免俗。我采访中行时,遭到“不予置评”,而科威特大使馆在接受采访时反倒要我提供些资料“以供研究”。

  在这样一个信息不透明的时代,“循环论证”尽管是最下策,但作为蠢方法,终究比没有方法好。

    (东方早报财经中心记者 张明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