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厌倦听到很多希望拍电影的年轻人,总是埋怨着没有足够资金,去拍摄自己首部的独立电影。世界上没有足够资金拍摄的电影,即使你问拍摄《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年)的导演占士金马伦(JamesCameron),他同样觉得当时公司给他的资金不够。正如没有所谓完全准备周详的革命一样,凡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每当你遇上问题时,应该马上想办法解决,世上永远没有完美的机会。即使有,你也
要扪心自问,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吗?干吗世界要把一个完美的机会,给予一个不完美的人?
从积极的角度去想,我们该把周围的限制变成创作的一部分。那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正如著名中国水墨画家张大千,以泼墨山水形式去作画一样,无论泼出去的墨呈现什么图形,都能构思一种最切合形状的主题去创作。
你周围有限制吗?不打紧,你该把这些限制,演变成自己的风格。比如说,当年《死亡习作》(The Blair W itch Project/1999 年)的创作人,刚刚从大学毕业,也是没钱拍摄彩色菲林胶片,只有些8厘米的录像摄录机。要是他们也因为这样不能呈现电影感,而产生取消拍摄的念头的话,那就表示他们爱电影爱得不够深。
当然他们不会愚蠢到要以8厘米的摄录机,去拍摄《宾虚》(Ben-Hur/1959年)这样的大场面。相反,他把限制变成风格的一部分,8厘米的录像摄录机最大的特色,是它能呈现出一份真实感,因此他们决定制作一个仿纪录片。没钱弄什么道具,就干脆拍摄主角在森林里迷路的故事,这样便不用花上太多钱去陈设。
其实仿纪录片这个点子并不算新。20年前,意大利人在《残酷食人族》(Cannibal Ferox/1981年)一片中,就已经弄得很成功,甚至引起了警方的调查。可是年青一代的观众,没有吃过这一套。因此当《死亡习作》的创作人,在互联网上标榜这片子是以真实片段剪辑而成时,便引起了很大反响,同时造就了他们的成功。
当然国情不同,我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一代,从没有见过森林的人,自然无法真切体会在森林中迷失的恐惧。加上影片在香港上映时,他们的谎言宣传伎俩早已被识破,因此对香港观众没有原有那种震撼力,只会觉得这部片子,画面从头到尾都在摇摇晃晃,结果票房不甚理想。
虽然如此,但它可是近年最成功的以“成本决定风格”的经典例子。每当碰到别人跟我说,没有足够资金拍摄首部独立电影时,我都会先叫他看一下《死亡习作》。
(彭浩翔 中国香港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