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蓝筹公司的遴选之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8:08 21世纪经济报道

  林森池所著《投资王道》谈到香港股市蓝筹公司的发展历史和不同行业蓝筹公司的遴选技术,而“蓝筹”正是继“庄家”之后目前中国股市谈论最多和最具争议的字眼。

  中国股市正在经历十年一遇的变局,这种变局并非始于今日,而是始于三四年以前。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我们的管理层最终决定改变以往靠政策资金推动来人造牛市的状况。于是开始打击庄家操纵,查处券商违规;于是股市跌了,庄家垮了,基金公司发展壮大;
于是价值投资理念得到宣扬,研究员吃香了,巴菲特成神了;于是 “蓝筹”、“价值发现”、“国际化”等词汇充斥市场,于是人人买进上汽、宝钢。

  但革新的结果似乎并不顺利,价值投资终究没能让中国股市摆脱三年一季的宿命。蓝筹股的发掘经历了“大干快上”之后,结果仍然是上市公司圈钱,

股票沦为资金博弈的工具,股价则是终点回到起点。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基金的扩募遭遇了瓶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继续故事的编写,好比拍戏拍了一半经费用光了,又好比打仗打了一半没了弹药。原来“蓝筹股”的形象仍然要依靠资金推动来维持。于是,价值投资理念遭到质疑,面临空前的危机,而宏观调控和企业融资则成了脱罪的藉口,至于可怜的中国股市还处在寻觅出路的困局中,只是又做了一次失败的尝试而已。

  对于初涉股市的年轻人,我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个股、趋势和资金哪一个更重要?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这里个股就是公司的质地,趋势是一切投机市场特有的波动特性,当然股市也不例外,而资金也可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庄家。谁更重要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至少投资者要意识到,这些因素都会对市场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靠资金维持的股价不是蓝筹,而是庄股。中国股市是功能型市场,首要任务是解决国企融资,这种定位非证券监管机构所能改变,因此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我们就必须兼顾市场趋势、资金动向,一如做上市公司的基础分析。

  林森池的介绍为我们揭示了一些基本的道理:蓝筹公司不等于大公司,而是逐步壮大、稳健发展的公司;蓝筹公司不限于行业,我们对于周期性行业、非周期性行业或是科技型公司、传统型公司不应一概而论;蓝筹公司也会有发展停滞,甚至业绩倒退的时期,而这时不但不应抛弃,反而是介入的好时机;蓝筹公司也会圈钱融资,这表明公司发现了好的盈利机会,投资者也能认可。像我们那些炒作时称蓝筹、听说融资即争相逃命的价值发现者又怎能令人信服。蓝筹的精义来自持有人的信心,这种信心又源自企业长期稳定的经营业绩与分红回报,源自高效避险的产业布局和资本运作,而非只凭借周期性的短期业绩暴增。

  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价方法,这种勇气令人钦佩。殊不知内地的投资者是把好企业和股价上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介绍企业价值时最好还是把“不代表股价立即上涨”加注于上,否则易招骂名。读者如果把书中所写用作发掘黑马的秘技想必难以如愿,原因如上所说,影响股价的还有趋势、资金等许多因素。你的股票不涨可能是公司质地不佳,也可能是市场整体下跌或是该股无人炒作,谈论股市的庄家行为自然不甚光彩,但也未必至于做贼心虚。投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纠错行为,在市场错误的纠正过程中谋取利益,但投资者必须对自身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好比我也认为伊拉克战争不妥,但本人的意见不足以让布什先生采纳,所以我们还是旁观吧。发现了错误还得要有能力改正错误的人去操作,我们暗暗跟随就可以事半功倍。庄家其实就应该是这样一些角色,当他们勇挑重担时却被认为是万恶之源,委实是冤假错案。当然,害群之马除外。

  蓝筹企业的成长需要适宜的土壤,巴菲特先生的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成就非凡,但在中国却难以做到。因为第一我们的投资者难以凭借持有流通股而拿到企业的控制权;第二我们也没有

可口可乐
麦当劳
那么多金蛋鸡可以捉。拿不到企业的控制权就无法规避经营风险,就只能通过控制股价来规避风险,就只能坐庄,这种行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是现时的环境下最科学的操作方式。因此,所有宣称要在中国股市实践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专家都是理想主义者,更适合搞自然科学研究。巴股神尚且如此,何况林先生。我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他们脚踏实地的做法和独立思考的态度。

  多灾多难的中国股市还在困境中徘徊,回头去走资金操纵型的老路自是行不通,要完全市场化就要放弃原先功能型市场的定位,而这又有悖于建立市场的初衷。对于我们这些草芥小民来说,既无力结束这乱世也当不了枭雄,还是多读读外人眼中的股市投资心得来得清净实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