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虚拟图书馆:关于水晶球的理想与惆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 18: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越石

  古典芬芳的远去

  这个圣殿真实不虚:

  它一般都是所在地的重要建筑,它拥有坚实的结构,宽大的空间,以及只要稍具规模、就使人穷尽一生之力都无法深究的收藏;高至墙顶的书架,泛黄或是洁白如新的书页,静静流淌的岁月芬芳……都在提醒我们这不仅是人类知识的载体,而且是真实不虚的物件与场所——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个象征。

  图书馆,一个大量存留书籍的处所,犹如深茂繁盛的知识丛林,供有心之人徜徉徘徊。我们每个人,谁不曾有过毕生难忘的阅读经验?谁不曾在这个地方,从那些洁白或泛黄的书页里,从淡淡的油墨芳香里,体味过无与伦比的乐趣?

  假如文化本身是一种宗教,书籍无疑是它的法器,而

图书馆,则是它的祭坛与圣殿。

  我们能否想象有一天,书香被分解,场所被虚化?我们能否想象我们并不需要从一个书架走到另一个书架、从一个城市奔赴另一个城市,或者跨越重洋,就为了要一睹大不列颠图书馆馆藏的孤本——只需将鼠标轻轻一点,所有书籍即在短短数秒内,以电脑页面的形式,一一呈现眼前?

  这听上去,仿佛童话里的“水晶球”,在不久前,还和巴别塔一样,只是人类想要消灭困难的一个梦想。但我们不就处在一个镜像时代吗?人类拥有了无数童话中的玩具——空中飞毯、千里传音、潜行海底,现在都很稀松平常。所以,接下来我们得到这个“水晶球”,取代那些汗牛充栋的书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水晶球”横空出世

  显然,到目前为止,人类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这个童话:巴别塔尚未建成,但“水晶球”已逐步成型。

  这个“水晶球”,就是虚拟图书馆。目前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水晶球”,是著名搜索引擎——Google的梦想延伸。两个斯坦福的学生,在他们读书的时候,就发愿“把图书馆员如此钟爱的丰富图书资源搬到网上,使其可供搜索”;“我们的目标不但是要让用户在津巴布韦轻易地找到不显眼的交通岗,而且要让用户阅读到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他们正在做到这一点。11月3日,在遭遇重重阻力后,世界上第一家虚拟图书馆开张,丝毫没有搭理美国作家协会主席尼克·泰勒的指控,“Google不付钱就拿走了我们财产,这简直是盗窃行为”。

  尼克·泰勒的指控透露着一种令人讨厌的既得利益者的紧张。他们显然力图捂紧他们的钱袋,但是,对手可不是小偷小摸的窃贼,而是“窃国者诸侯”的网络巨擘。他们所代表的,是物体电子化的世界潮流,这并不单单是阅读行为的改变而已。

  Google在去年宣布了全球图书扫描计划后,已经获得了多家顶级图书馆的不同程度的支持:斯坦福大学宣布将全部馆藏图书交给Google扫描,纽约公共图书馆表现得更为慷慨:他们将馆内一些没有版权限制的、易碎的珍贵馆藏都提交了出来。

  按照Google的构想,当他们将所有这些顶级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版后,Google的用户就能轻松地搜索并阅读所有无版权限制图书的全部内容。而对于那些受版权保护的图书,用户虽不能窥其全貌,但也能在网上阅读其目录、内容摘要以及可以借到这本图书的图书馆名称。

  如今的Google虚拟图书馆当然远没有达到上述计划的规模。据估计这个构想需要十年左右才能完成。虽然Google是全球最大搜索引擎,掌握着最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将如此海量的图书扫描制作成电子版并非易事。单以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举例,如果把他们的700万册图书一本本排列起来,长度将超过200公里,Google需要至少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对这一数量图书的扫描工作。

  此消彼长还是各安其道?

  一旦虚拟图书馆的搭建成了风尚,出版业和众多的现实图书馆将受到巨大冲击。传统阅读方式将被废弃等忧虑也渐次产生。而这样也许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次大转型。“纸墨天然不是书籍,但书籍天然是纸墨”。我们怎样想象没有纸墨的系统阅读?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知识才不再是贵族以及少数睿智明辨者的专利。“虽贩夫走卒亦可读之”,纸质书籍造就了空前的人类文明。难道它们已完成自己的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相对于这种此消彼长的忧虑,很多人持乐观态度。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卡西安诺女士说,在美国,过去的10年中,随着网络的使用,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人数翻了一番,一年内达到12亿人次。

  密歇根大学教务长卡朗特说:Google的计划对于现实图书馆,是一种良好的广告形式,会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国内的媒体人士则认为:电子书出现时,人们就讨论过传统书籍是否会消失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网络兴起后,人们曾经担忧书籍与报纸的生存,但多种媒体各行其道。因此介质的多元存在,可以细化市场,方便阅读。从纸质书籍、声音书一直到手机书,以及目前的虚拟图书馆,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阅读。传统书籍的所占份额虽然减少,但由于整个市场的扩大,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推动。

  所以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不可不回望电子书的发展过程。后者是萌芽、是转折,而前者,是规模、是体系。一件事情,渐成规模体系之时,已经是重大转折在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完成之后的事情。

  匮乏的缺席——唾手可得的幸与不幸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米切尔·凯利极力支持虚拟图书馆运动,他说道:“未来20年内,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知识必将被数字化。”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人文学院院长大卫·纳索也表示,通过关键词来搜索书籍以及研究文献,不仅可以缩短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时间、减少传播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钱,同时以一种十分便捷的方式拓宽了科学家们研究的视野。牛津大学图书馆服务负责人罗纳德·米尔恩更认为Google的虚拟图书馆计划,重要性几乎能与印刷术的发明相提并论。

  虚拟图书馆的出现,最大的好处是削平信息的壁垒,缩减搜寻的困难。尽管对于困难的消除,使人们的欲望得到最便捷的实现,是文明创造的推动力。但是,在人们欲望实现的过程中,困难的减少,同样带来了乐趣的降低。美国文件协会主席伦达金默森说:Google的计划可能会直接导致人们热衷于使用网络图书馆而最终舍弃了通过阅读一本书、查阅一份历史资料,然后在漫长的研究中寻获珍宝的喜悦。

  这不是可能,这是事实。这是人类追求进步必然付出的代价。蒙田说:上帝始终给予一些,收回一些。神秘主义的言论下潜伏着使人惊惧的真实——我们在人类幸福的天平上添加筹码时,天平并没有改变。

  假如在便利的阅读中,古典的芬芳日益失落,欲望的实现如果仅仅换来空虚,是否应当保留一定的延迟、等待与缺失?一切都极大丰富,惟独匮乏缺席,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人们会在饱足中忘却了来路与去处。

  所有世代的转身——告别纸质文明?

  水晶球几乎将给我们一切——假以时日,数据库进一步丰富,简直没有无法穿越的壁垒,简直没有无法获知的资讯。但它同时在宣告取消与终结,一个古典阅读时代的终结,尽管古典的阅读方式还将继续存在。

  过去的世代总要数落一下离去的悲哀。但新的事物有新的美感标准,新的人类或者甘之如饴。比如虚拟图书馆:便利快捷、页面干净、求证迅速——这是新的审美。而有一个显而不彰的事实:由于过去人类的文明可称纸质文明,那么纸墨的退隐,电子的兴起,不仅仅是一种介质的转移,更意味着一种人类文明的全面转型——从思维到行为。过去时代发生的裂变,基本上还在一个统一的系统里,而目前的裂变,是我们的想象无法控制的。

  这种裂变还潜藏着一些危险。人们一时可能想不到:把一个世界放在手边,有可能是被修正、被过滤甚至被歪曲的世界。由此带来的知识霸权更使人感到忧虑。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Jean-Noel Jeanneney表示:Google对著作的选择,可能会偏重一些传统的欧洲观点和英语,“对于定义未来时代的世界观,我们正面临美国压倒性支配的风险”。

  这一切还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建构与体系更迭,至于全面电子化的生活细节将会怎样,那应当是更接近于童话而不是更接近于过去。

  所以说,如果工业革命宣布的是田园时代的终结,那么我们目前乘坐高速

火箭的科技革命,宣称的是过去所有世代的转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