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为什么我们总是受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 10:51 经济观察报

  阴谋论

  “大豆风波”中,这种理论比较流行。当时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权威基本面数据失准,基金“顺市”炒作对大豆期货价格进而现货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结果是美国大豆“卖了个好价钱”,基金也收获颇丰。这种观点认为,整个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互为促进的链条:无论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基准合约价格对大豆国际定价的影响、美国对国际大豆
主要产供销渠道的控制,还是事后美国大豆协会访问中国为美国政府和基金行为所做的解释,都是链条的重要环节。

  基金狩猎论

  国际市场上,中国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交易对手。但中国只允许几家大企业可以参与外盘交易,中国的交易总是出自那几家单位的套期保值头寸,容易被发现。而且中国的商品交易还都要靠别人的平台、“跑道”才能交易,商业秘密自然暴露无遗。由于自己不能完全掌握交易平台,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交易通道,有的时候也是交易对手,国内企业实在难言有竞争优势。而国际投机基金正是抓住了这些优势,并利用国内企业的失误,赢取巨大利润,同时给国内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洗钱论

  有人认为中资企业以巨资投入期货交易,是赢是输毫不在意,因为即使亏损,也能以经营亏损向主管部门报账,而个人则可通过期货交易人私下分得交易手续费。

  定价机制论

  中国大宗商品的定价都是以国际市场作为基准。世界上石油的定价是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 和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的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有色金属的定价是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金属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农产品的定价是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另外,中国的企业在上述交易所参与不足,加之缺乏全面和权威的数据,导致我们在国际贸易和定价中非常被动。

  内控机制论

  中国在大宗商品交易失利中,典型的过程是,具体经办人员越权透支进行交易,出现亏损后没有及时汇报,结果继续在市场上抛空,被国外金融机构盯住而发生逼仓,导致亏损越来越大。上述问题,从企业自身治理的角度来看,在于多个交易机构都是国有机构,困扰国企多年的治理问题如产权主体缺位、“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损失,政府埋单”观念等因素,造成中国企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期货市场上取得成功。

  市场竞争论

  在商言商,期货市场的收益和损失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正是中国企业在经验、风险控制水平存在不足,而国际基金长期研究中国这个交易对手,并能抓住中国企业的这些弱点,利用其资金量大、熟悉规则等优势,从而获得成功,并给国内机构造成巨大损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