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一生传奇 像编的一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 15:55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新伟

  对于传说中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生平,与其说是了解,不如说是观看。这位生于1913年的匈牙利犹太人如此著名,在20世纪开始的半个世纪里,无论是西班牙内战、二战、中国抗战、越战,他的摄影作品都成了这些战争的一部分。我对他知之甚少,可是这本书里一些图片也似曾相识,可以想见,卡帕的作品充当过多少千篇一律的印刷品。于是
大体也可以推测,卡帕的回忆录其实是相片簿,而不是文字之书。

  卡帕写于1947年的二战回忆录《焦点不太准》其实比想象中更诙谐,更有趣,更轻松,甚至可以说,他的文字比图片还要好看。话说“回忆之初”,1942年的夏天,纽约第九大街某处楼房里,躺在床上等饭局、等人送钱、等人给工作的罗伯特·卡帕收到3封信,除了催电费的,尚有一封美国司法部的通知,他在书里回忆到那封信——

  “我,罗伯特·卡帕,前匈牙利人,现无明确身份人士,据此而被归为潜在敌侨,因此必须交出照相机、双筒望远镜和轻武器,如果要外出离开纽约超过10英里,必须提出申请,获得批准。”

  而第3封信是《柯里尔》杂志(Collier's Weekly)邀请卡帕去英国为之工作——做一个战地摄影记者。全身上下仅剩下一块硬币的他赌运气也赌输了,只好自己拿主意,去伦敦,作为《柯里尔》的雇员,继续职业生涯。

  步入绝境,不信邪,又随时绝处逢生,这不但是卡帕二战回忆录的基调,恐怕也是他一生的基调,至少在他的笔下,处处可见这些强烈的低谷高潮,而这位闯荡江湖的人也竭尽绘声绘色,包袱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抖——你想想,一个被美国政府归为“敌侨”,勒令交出“武器”(照相机)的人,要取得护照、签证、介绍信抵达1942年的伦敦……事实上卡帕当然做到了,他用了将近20页的篇幅描写这段充满奇迹的旅行,危险指数丝毫不亚于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笔下“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们的情报大战。

  在此后将近3年里——直到欧战结束,从伦敦到北非战场,再到西西里岛、诺曼底登陆、解放法国、直达柏林……反正艰难险阻都交给卡帕先生了,只剩下惊险小说一般的情节。最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登陆法国之后,卡帕认识的一位年轻少校保罗·盖尔,在酒吧喝完酒,大概喝得特别高,带着自己的司机就去解放一座法国小镇了。虽然对手强大,可他和一位抵抗组织的士兵一起“总共杀死了17个德国人,俘虏了150人”……怎么样,你读到的是不是詹姆斯·邦德?

  在卡帕的众多战友之中,不得不提的是作家海明威。他们相识于西班牙内战,两人关系有多铁?卡帕认了海明威做养父,后者那部有关西班牙内战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据说就有卡帕的影子。在法国战场上,“爸爸”海明威远不是10年前单枪匹马的普通一兵,他不仅有一支自己的军队——由梅塞德斯高级轿车、厨子、司机和配额苏格兰威士忌组成,他也是保罗·盖尔那样动辄很high的人,海明威邀请卡帕和他的军队一道夺回一个小镇,战事却并不如盖尔上校那样顺利——“爸爸爬起来就逃,到了弯道的这一边。他勃然大怒。其中恼德国人的成分少,恼我的成分多,他指责我在他危急之时袖手旁观,为的是拍到著名作家死尸的第一张照片。”

  卡帕的这些笑料无疑都扯上了他的专业和身份,其中最为吊诡的事情即在他自己身上。早在卡帕刚到北非时,跑到一丛仙人掌背后出恭,刚刚蹲下来,就发现面前写着“小心地雷”的标语,可怜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先生,扒掉了裤子的罗伯特·卡帕先生只好一动不动地站了几个小时,一个扫雷班和《生活》杂志的摄影师来了,“他们替我排雷时,《生活》杂志的人一个劲儿拍照。他告诉我,我方的进攻已经暂停了。因此,这镜头无疑会成为当天最引人注目的照片。”

  卡帕没有过多渲染他经历的意义,当然,关于经历他已经渲染得足够多。除了这些生死传奇,尚且少不了桃色事件——他在这一阶段的恋人一直名之为“粉红妮子”,理所当然地点缀了二战回忆录这段传奇,并且理所当然地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粉红妮子”伊莱因·加斯丁最后选择了卡帕的一位军中朋友。如果对照着卡帕的身世——从一名匈牙利人到德国留学生,到走上职业摄影师之路,他早早就成为了若干年后盛行的“世界公民”,即使指摘他的回忆录过于好看,甚至有人以为经过海明威的润饰,细节之处不必深究,可卡帕是卡帕,海明威是海明威,当晚年海明威备受病痛、声名和赖以生存的写作多重折磨,写下他对1920年代的回忆,《不固定的圣节》里充斥的大量文学青年憧憬与感伤主义,是与卡帕的放达有趣决然不同的。1942年之前,卡帕已经有着德国的经历、西班牙内战的经历——他的女友格尔达死于西班牙战场,他到过中国,二战之后他与好莱坞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有恋情……二战回忆录是一个截片,卡帕是一个永远得不到世俗幸福的自由灵魂而已。他一生的故事讲得天花乱坠,热情十足,其实是悲观的,在充满了俏皮话的角落里,摄影师卡帕说——“我真恨我自己和我的职业。这种摄影师是丧事承办人才干的活儿,我可不愿扮这样的一个角儿。如果要我参与承办葬礼,我发誓,我只好把殡葬队伍给承办了。”

  卡帕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不固定的圣节”,固定的那刻才是完结,1954年5月25日,他在越南战场上拍下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的前方将是他触雷身亡之地,像编造出来的传奇人生这才正式落幕。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