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欣 北京报道
7月7日早晨,伦敦市中心同一时间的七声爆炸巨响再一次将英国推向了全球政治舞台的最前沿。
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会长金桂华表示,这次爆炸极可能是基地组织对英
国采取的报复行动。有消息称,2003年,基地组织就曾扬言,英国将是继美国之后的下一个袭击目标。
政治意识极强的基地组织决定对担任今年八国峰会轮值主席的英国实施报复。他们精心策划了这次恐怖袭击:袭击时间——7月7日,八国峰会召开日;主要袭击地——伦敦金融街,欧洲经济中心的经济核心区;主要袭击目标——地铁和大巴,13条地铁线和双层大巴是英国经济文化的象征。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反恐研究中心研究员盛红生说:“这次恐怖袭击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曾留学英国的盛红生说,如果基地组织想给英国以实质性打击,他完全可以去炸白金汉宫、军事基地或者人口稠密的牛津街、邦德街,而不会选择人口并不集中的金融街,之所以选择金融街下手,看重的就是其“金融”的象征意义。
但这仍是一个富有想像力的推测,毕竟基地组织尚未公布其意图和思路。但可以肯定的是,基地组织与英国的积怨由来已久。
金桂华认为,英国一直与美国惺惺相惜,扮演着支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英国紧跟美国出兵阿富汗、伊拉克,在“反恐”问题上也毫不手软。虽然两国在环境等诸多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由于共同利益颇多仍保持着求同存异的相处原则。
人们常说,英国人有个特点,每天随身都要携带雨伞,因为受海洋气候影响,英国多雾多雨,人们必须防范随时可能倾盆而下的暴雨。同样,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英国人也倍加注意。但是,这次的袭击证明,小心再小心的英国人还是百密一疏。
英国的安保意识并不弱,因为除了基地组织的威胁之外,英国还一直受到爱尔兰共和军的侵扰。盛红生告诉记者,2001年他在英国南部乘坐火车去旅游的时候,车上一遍遍进行广播提示,警告乘客不要让别人帮自己看包,也不要帮别人看包,防止包中藏有爱尔兰共和军事先准备的炸弹。
曾被人讥为“保守”的英国正不断努力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英国政府向五湖四海的留学生敞开胸怀,甚至已经允许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盛红生说,在签证时,美国签证官总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问一个20岁的年轻人:“你是否参加过德国纳粹?”似乎每一个去美国的人都“居心叵测”。但英国签证官却只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多数英国人总是愿意把别人看作良民而不是凶徒。
在这种文化心理的影响下,在伦敦街头,警察、保安远远少于美国,也很难看到监视设备和夸张的飞艇。经过这次恐怖袭击,善良的伦敦人民今后或许将睁大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