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温州路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3:57 《商界》杂志

    本刊记者 谭 强

  如果有几个孩子,父母就绝对不会让其中的一个孩子拿走两个苹果,而其他的孩子一个都没有。不管这个孩子多么能干,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因此,与其自己去拿两个苹果,不如让众多的人一人一个地去替自己拿更多的苹果。

  年前,21岁的小石匠朱国燕在一条公路修筑现场打石料,突然对身边的老石匠冒出一句话来:“将来我就是这家单位的头。”老石匠笑得在地上直打滚:“这才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我几十岁了,今天才搞清楚什么叫不知天高地厚。”

  24年后,2004年的一天,这句经典狂妄之语竟然真的被朱国燕兑现了。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朱国燕记住了一句话。24年前,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将他送出村口,走上打工路时,说了迄今为止最有水平的一句话:“儿子,你这一出去,肯定要当大官,发大财,将来你一定会管很多的人,你就是他们的头。”在农村,这叫“封赠”,就是说些让人高兴的大吉大利的话,美好善良的祝愿而已,这是很普遍的事。但一向自命不凡的朱国燕竟然就把它当真了,抱定自己真的会有这么一天,开始用钎锤敲打开凿他的财富梦。

  打石匠朱国燕

  小石匠朱国燕壮得像一头牛,干起活来不分白天黑夜,别人一个月上30多个班,他能做50多个班。小石匠心眼特多,其他工匠做事他就偷偷跟在后面学,于是干的活“技术含量”也越来越来高:由石工而泥水工;由泥水工而木工;而木工而起重工。几年下来,凡工地上有的工种,他都干过,“一个人干了10个人的活”。双手老茧太多碍事,抓起一把菜刀,像削萝卜一样,三下五除二,自己就“刷刷刷”削了下来。手指扎进去一根竹签,没入肉中,随手从路旁的桔子树上摘下一颗大刺,自己将手指挑出个大窟窿,在一片血肉模糊中,活活将竹签拽了出来,吐上两口唾沫就算消毒,居然也不感染。

  入夜,加过班的民工们疲乏地回到工棚,挤在一个屋子里,用最粗最黄的笑话来寻找乐子,打发疲乏。朱国燕不去过这嘴瘾,抓起一本专业书躲到工地的路灯下,大过眼瘾、脑瘾。灌过几口墨水,在临时工中自然就“鹤立鸡群”、“出类拔萃”,于是被人挑出来,搞起了测量、预算之类的读书人才能干的技术活。继而跃升到管理层,全面组织管理现场施工。当时,市委书记一个月就挣100元,而朱国燕的工资能拿到100多元。黑领、蓝领、白领,朱国燕不断地刷新着自己领口的颜色。

  1983年的温州,那是一个“万元户”已经产生的年代,那是一个小老板已经开始冒了出来的年代。按捺不住的朱国燕径直跑到公司老总办公室,大谈特谈“打破铁饭碗,承包工程”等“新思维”。老总听得直点头,后来,朱国燕就当起了包工头,承包公司的工程。朱国燕做事实在,干一件事就成一件事,领导自然放心。最后,公司20%的工程量竟然都被他承包了过去。

  那是一个冒险就是机会的年代,那是一个勤奋就能成功的年代。朱国燕由打石匠变成包工头,由包工头变成拥有一个交通工程公司的老板,神奇地将自己的领口铸成光辉灿烂、耀眼夺目的富贵金色。财富似雪球翻滚,“野心”如核爆膨胀,当他将一个公司扩大成集团,下辖多个在国内同行业中响当当的强势公司时,他已经成了人们眼中能量巨大的财富人物。

  睡着了也能工作的秘诀

  听说朱国燕晚上很晚才睡觉,记者拜访他时,在他办公室一直等到中午12点才打电话约他。记者想,他一定住在远离喧嚣都市、濒临大海的某幢豪华别墅里,接到记者的电话后,驾驶豪华奔驰车,几十分钟以后才能到达办公室。令人惊讶的是,记者正这样想着,办公室内的一扇侧门突然打开了,一个黑得像包公的壮汉,只身穿了条内裤,从里间探出身来,缩身溜进办公室,于老板桌后的旧书架里取出衣服裤子,胡乱一套,就与记者腾云驾雾般地聊起天来……

  这就是动辄调动数十亿元资产,修过无数条高速公路,在业内声名显赫的朱国燕?堂堂一个亿万富翁,竟然就住在办公室内一个不足4平方米的小休息间里。休息室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一台21英寸的小彩电,连个衣柜都没地方放,衣服只能放在办公桌后的书架里。

  从黑领到金领,朱国燕在改变他领口颜色的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东方发白,当别人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朱国燕才开始上床睡觉;晚上11、12点,别人开始睡觉时,他才开始进入最有效的工作阶段;凌晨2、3点,当别人酣睡时,他正进入癫狂的工作状态。

  惟一没有改变的,是与其庞大财富极不相称的简单生活。不懂高尔夫球,不打保龄球,不唱歌,不跳舞,不打麻将,不赌博,吃得比清洁工还差,住得比打工仔还简陋,惟一要近的女色就是那个农村的“黄脸老婆”,那是他打石匠时代娶的“糟糠之妻”。“根本不懂生活”的朱国燕,惟一的爱好和惟一可以与他的财富相匹配的消费就是一天抽5包“软中华”。别人买烟是一包一包地买,朱国燕不同,是几件几件地进,走进他的办公室,不了解的人会误以为走进了“中华烟”经销商的库房。

  就在这个简陋的方寸之室,吃一碗面条,剥几瓣甜桔,抽几包香烟,熬上几个小时,朱国燕那只有他自己才懂得起的企业管理哲学和商战谋略就出来了。粗人朱国燕常常冒出一些颇似哲理的惊人之语,只不过,这些哲理措词太过特别,典型的朱氏语言,包括记者在内的一般人都听不懂。

  但是,朱国燕需要用他自己发明的这些哲理来统领他的企业,统领他的员工思想。于是,他高薪请来同济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史义做总裁。而史义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天天陪着朱国燕熬夜,一整夜地谈话交流,领悟“朱国燕哲学”,最后将其翻译整理成全集团上下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在员工中传达。

  朱国燕这种异乎常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白天过多的工作汇报与客人拜访等杂务耽误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夜晚却能集中精力思考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朱国燕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他的手机24小时开着,大多数人打电话会在白天,朱国燕于睡梦中接起电话,说几句“梦话”,翻身又睡着了。于是他成了睡着了都能工作,工作时都能睡着的“神仙”。这样,别人一天工作8小时,他能工作20多个小时。这个从来不知疲倦为何物,只管赚钱,不懂享受的商界异类,永远都在路上。于是人们不解地称之为“蛮牛朱国燕”、“永动机朱国燕”。

  “小商贩”的大手笔

  朱国燕到四川凉山去视察他参与投资的一个项目,大山深处的彝族农民都以为他就是自己人,因为他的皮肤比那里的彝族老乡还黑,吃起烤牛肉来比他们还粗犷,看不出一点大老板的派头。

  从下层打石匠爬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朱国燕有着豪爽、忠厚、谦卑、质朴的农家孩子本色;同时多年周旋商界的经历,有使他有着藏而不露的机巧和城府。不可否认,朱国燕是很有些“狡诈”的。

  1998年,朱国燕礼请史义出山帮助自己“完成大业”。当时史义对他的公司并不看好。朱国燕说:“5年后,温州交通建设集团都是我的,你还犹豫啥!”其时,朱国燕的温州交通工程公司还仅仅是温州30多个二级企业中的普通一个,而温州交通建设集团却是大名鼎鼎的一级企业。面对这个热情的狂人,史义哭笑不得,但就是这个狂劲,让史义中了邪似的难以拒绝,最终追随朱国燕而去。

  2001年,温州交通建设集团面临困境,再不重组,将失去国家一级总承包的资质,风雨飘摇中无奈地向朱国燕挥动了橄榄枝。早就对这块肥肉垂涎三尺的朱国燕却抹去嘴角的口水,假装视而不见,没有一点食欲。行业主管部门的官员来给朱国燕做工作,朱国燕大声叫苦,将困难无限放大,称自己庙小住不下高僧,肠胃不好,担心消化不了反被胀死。

  朱国燕召集内部职工讨论此事,不明就里的员工全部投了反对票。但是最后,“为解决上级领导的困难,帮助兄弟企业渡过难关”,“高风亮节”的朱国燕“力排众议”,投资2180万元参股温州交通建设集团,成为该集团最大的股东。后来,再追加投入2000万元,形成了对该集团的绝对控股,当上了这家集团的董事长。

  让本公司员工愤怒和不解的是,朱国燕砸进几千万元后,却不派一个人过去,也从不参与温州交通建设集团的管理,丢下一句话“绝对信任”,就再也不管了。只出钱,不参与管理,温州交通建设集团的小股东们自然感激涕零。朱国燕这才回到他的小屋,钻进被窝,捂着嘴偷着乐。这一兼并,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左右手,从此自己同时拥有了一、二级资质的两个企业,两条腿当然比一条腿走路更快更平稳。最关键是,小蛇吞了大象,一下就变成了巨人,当年,朱国燕旗下企业的营业收入就由2.2亿元一跃达到7亿元。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朱国燕没读过多少书,未必懂得这句话,但却一定比不少念了“之乎者也”的书生们运用得更大气,更巧妙。

  小股东关心年底分红,大股东考虑资产增值。重组后的温州交通建设集团展开大规模投资,企业产生的大量利润沉淀在工程中,账面利润并没有多少体现,年终分红少得可怜。小股东们有点坐不住了。偏偏此时朱国燕带头嚷开了,要求退股。眼见大股东都没有信心,小股东们如坐针毡,纷纷抛出手中的股份,但却没有人敢接这个盘。最后,朱国燕“从大局出发,为稳定局势,不惜个人承担风险”,以平价将小股东们手里的股份买了过来。一场经典的现代版“杯酒释兵权”。

  其结果,朱国燕用以最低的代价,最小的付出,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最大的梦想,做成了一笔最划算的交易。

  闪电收购

  如果说朱国燕的第一次得意之作,还有点小商贩讨价还价的“小伎俩”之嫌的话,那么随后的几次收购则更显其非凡魄力。

  2003年,听说江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举步维艰,朱国燕一个电话打给其董事长,商谈兼并。对方将其资产拔高估价1860万元。朱国燕非常明白,这个估价起码有好几百万的水分,但却一笑置之,未砍一分钱的价,立即就答应了,仅两天时间,就拍板决定收购这家公司,3个月就办理完全部收购手续。要是在国有企业,这事不谈上1年2年,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眉目。

  这又是一次“亏本买卖”。然而,朱国燕看重的不是那几百万元钱,他要的是江西路桥的国家总承包资质,要的是江西路桥辐射的那块庞大市场。此后,朱国燕发动了一次又一次闪电收购行动。收购华东路桥,甚至半天时间就搞定。

  现在,每收购一家公司,朱国燕就将集团培养储备的大量人才注入新公司。得到资金和人才支持的被收购企业,如同严重营养不良、行将倒毙的饿殍被源源不断地输入了维生素和养料,渐渐缓过劲来,重新展现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市场上最有威胁的掠食者。现在的路港集团,拥有职工2650人,其中博士1名,硕士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2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21人;有一级项目经理16人。这是朱国燕最引以为自豪的一笔家产。

  现在,朱国燕手里握着好几家大型一、二级资质企业,它们布点在全国不同的省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核算,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董事长,然而,真正的老板只是一个,那就是朱国燕。这些公司在全国各地抢占市场,争夺合同。有时,一条高速公路几个标段合同,好几家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最后中标的公司分段修建,而只有朱国燕自己才知道,这几家公司的后台老板,其实就是他一个人。他就是要用这种群狼战术,驱赶其他竞争者。朱国燕很谨慎,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最爱搞平衡的国度,就像一个家长,如果他有几个孩子,不管其中一个孩子多么能干,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家长都绝对不会让他一个人拿两个苹果,而其他的孩子一个都没有。因此,与其自己去拿两个苹果,不如让众多的人一人一个地替他去拿更多的苹果。

  像一只老练的乌龟,外表看起来全是骨头,肉却都藏在硬壳里。

  链接:

  朱国燕事业发展简历:

  1983年,朱国燕带领一帮工人组成一支工程队对外包工;

  1995年8月23日,朱国燕注册成立温州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2002年,参股温州交通集团。2002年11月15日,更名为浙江路港建设有限公司;

  2003年,收购江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8月21日,发展更名为浙江路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6月2日,更名为路港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路港集团已经拥有6家子公司,8家参控股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现已正式成为一家无区域限制的企业集团。

  到现在为止,朱国燕的公司,承建的国道、省道和城市道路上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工程项目已达到50多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工程优良率达到85%,其中重点工程优良率都达到了1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