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治沙无疑是善举。烈日酷暑下,给工地的农民工们送去一碗绿豆汤也是善举,且只需举手之劳
本刊特约观察员 黄昕
前几天,北京连续高温,为了躲避灼热的阳光,公交车站等车的人自动排成一队,站
在电线杆的阴影中。在此期间,央视记者走访了酷暑中的建筑工地,镜头对准了烈日下的的农民工。
天气预报当天最高气温36度,而工地上的温度计显示温度已经超过了43度,工人们不得不戴上厚厚的帆布手套来捆扎钢筋,因为钢筋在烈日暴晒下的温度更高,不戴手套根本不敢碰。穿着胶鞋站在钢筋上一会,都会觉得脚底烫得难以忍受,只能两脚轮流用力,好让不用力的脚可以稍微降降温。记者在烈日下呆了半小时,就出现了头晕眼花的中暑迹象。工人告诉记者,公司没有提供任何防暑降温的药品,连白开水都没有。渴了,就用饮料瓶接自来水喝。而这些黑胶管原本是供施工用水的。
11点半,午餐时间到了,因为天热、疲劳,很多工人根本没有胃口吃饭。大家都蹲在荫凉处休息。这时,工头过来通知,为了赶工,下午上班时间提前到12点半。对此,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在太阳最毒的正午,又回到了无遮无挡的工地继续工作。他们一天的工作时间不是8小时,是16小时。也不是一天如此,而是天天如此。更不是今年如此,而是年年如此。一位刚刚辞职的工人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们也是肉长的!”
对于如何保障高温下工作职工的身体健康,对于企业的防暑降温安排,国家目前尚无强制性规定。而对劳动时间,国家是有明文规定的。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总不至于为职工提供干净卫生的饮用水还需要国家强制规定吧。
也在盛夏,五六十位企业家聚集在内蒙古某处沙漠深处的月亮湖畔,商量着以10万元为单位,捐款设立治沙基金,为减少北京沙尘暴的危害做点贡献。对事情的起因、基金的成立过程、企业家在此期间的表现,媒体不厌其烦地进行了报道,甚至作为决策民主化的典型进行宣传。至于最后款捐了多少,沙治了多少,报道中只字未提。
治沙的企业家中不乏北京和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商。捐款治沙无疑是善举。问题是,在这些房地产商们远赴沙漠,为改变北京的大环境而共商善举前,他们有没有审视过自己身边,自己治下的小环境中也有诸多需要大发善心之处呢?行身边善,对他们而言,不过举手之劳。既无需远行千里,也无需10万元起,只需给酷暑中为他们辛勤工作的农民工,送去一碗绿豆汤。买不起绿豆,白开水加点盐也行呀!
近年来流行爬雪山、穿越极地,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炼自己。其实,想找恶劣的环境中,想磨炼自己的意志,无需用十天半个月去爬雪山、穿越极地。只要在酷暑时,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呆上16小时,哪怕只是一天,环境的恶劣,意志的磨炼绝不亚于雪山极地。更重要的是,这样才会让我们目中有“人”,心中有“人”!
“莫因善小而不为”,人人皆知,身体力行者为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