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关注格林柯尔系走向 > 正文
 

顾雏军老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18:40 中国新时代

  科龙电器的突然亏损、扬州亚星项目上的失利和证监会的严责,让46岁的顾雏军再次陷入“英雄”还是“骗子”的争议漩涡中

  文/本刊记者 陈益锋

  “老顾是个做市场的人,眼光很锐利。”在科龙经历了国有到民营改制的一位30岁的
姓孙的经理,这样评价其董事长顾雏军。“老顾”是科龙电器员工私下对顾雏军经常的称呼。这位孙经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汇报工作时,被技术出身顾雏军一眼就揪出了业绩上的数字漏洞。

  然而在外界看来,46岁的顾雏军对于数字似乎并不是很敏感,甚至说有些“愚笨”。这样的判断来自于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2004年财务年报上的大起大落。在2004年的1-9个月,科龙仍然持有数目大约2亿元的赢利,而在今年5月公布的年报中,科龙2004年全年业绩报出6000多万元的亏损。如此巨大的数字反差不仅震惊了股民,也把科龙电器一下子推向了舆论浪尖,中国证监会已经正式立案进行调查。

  顾雏军本人及其编制的“格林柯尔(资讯 行情 论坛)系”企业蓝图再次遭到市场人士的质疑。在这股由财务数字引发的风波中,科龙电器这一起帆于中国改革之初的乡镇企业船舰,在完成了“民营化重组”之后将驶向何方呢?

  科龙的改制

  真正让科龙职工兴奋的是2002年,负责区域销售的孙经理的基本月薪从原先的1400元涨到了4000元,多了近三倍。据称,科龙电器的员工薪资水平与同行业、同地区比,算是较高的。那一年,科龙电器在格林柯尔接手后短短半年内宣布实现扭亏为盈,2002年当年实现净利润超1亿元,痛快地摆脱了2000-2001年的亏损阴影。

  尽管顾雏军称收购后的科龙不会改变组织架构及营销体系,但内部员工的切身感受是: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在顾雏军的策动下,科龙采取了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包括各城市的销售、财务部门在内,所有的职能部门直属总部,“走了很多老员工,来了一批大学生”,这是当时最直观的感受,而来的新人多以技术人员为主。

  而科龙的营销策略,几乎是根本性的转变。

  一位科龙老员工向《中国新时代》介绍,在顾雏军之前的潘宁、王国端、徐铁峰时代,科龙电器的营销策略基本上是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顾雏军收购之后,把侧重点放在了终端市场,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同时提出了科技领先的高端产品与多品牌策略。

  曾经在海外挖到第一桶金的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电器当年,就设置了海外部,“可以说是这是老顾重点主抓的部门,毕竟老顾在欧洲挣到过钱,而且利润空间比国内更大。”孙经理也比较看好科龙的外销策略。

  根据科龙提供的数据,科龙过去3年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2001年,公司营业收入仅43.8亿元,但2002、2003、2004年分别达到了48.8亿元、61.7亿元、84.36亿元。其中,2004年的外销业务收入已占到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1%。数字似乎可以证明顾雏军对于科龙的确有值得炫耀之处。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科龙电器只有保持增长及盈利,顾雏军才能摆脱被质疑的阴影,否则顾和他的格林柯尔难逃“挖科龙墙角,建老顾帝国”的嫌疑。

  一个人的帝国

  戴着大眼镜、略显肥胖的顾雏军的帝国梦始于格林柯尔,在科龙电器的腾飞,在这个中年人的“制冷帝国”计划里,堪称大手笔。但资金的违规嫌疑,以及资本操纵的褒贬声却却不绝于耳。

  出生于江苏扬州的顾雏军对自己的评价是“专注”。进入制冷领域20多年的顾雏军,早在1989年就凭着自己的制冷剂技术发明专利赴海外创业,1995年回国发展。2000年,由顾雏军创立的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5.5亿港币,并由此进入内地资本市场。

  正是其早先的技术和海外的背景,成为顾雏军入主科龙后主抓研发、海外部门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其在制冷行业的专注,使得顾雏军有了建立“制冷帝国”的野心。

  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仅是顾雏军行业称雄计划的前奏。随后的不到两年时间,顾雏军收购了吉诺尔、上菱、远东阿里斯顿、美菱等企业,用不到10亿的资本串起了一条贯穿制冷业上下游的产业链。科龙电器公布的数据称,目前冰箱产能已达到1300万台,跃居世界第一。自此,科龙完成了国内冰箱行业的整合。

  46岁的顾雏军并不满足于家电行业的微利,2003年11月,顾雏军收购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60.67%的股份;2004年4月,收购襄轴股份29.84%的股份,标志着格林柯尔进入汽车制造和配件行业,也使得老顾的产业帝国进入多元化的阶段。

  “以9亿元人民币撬动136亿资产。”经济学家郎咸平对顾雏军的收购批评甚多。顾雏军在一系列收购过程中,号称投资41亿元,其实是通过压低收购价格和“借鸡生蛋”等操作方式,真正投入的资金仅仅3亿多元。这似乎是顾雏军最脆弱的地方,因为对于收购所用资金的来源,在中国证监会的说法出来之前,他都逃脱不了不清不白的干系。

  微妙的2005年

  2005年将是科龙电器重塑信心的一年,也将是考验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系能否玩转“产业整合”最为关键的一年。市场质疑的声音主要在于格林柯尔系如何保证资金链的畅通。

  科龙今年一季度业绩显示,其季度利润为6049万元,较上年同期有28%的上涨。《中国新时代》从科龙某二级城市的分部经理了解到,冰箱、空调每年销售额都有60%—70%的增长,平均达到3.2—3.4个亿,而像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的销售额更多,增长也更大。

  然而今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原材料包括压缩机、铜、塑料等上涨了近30%,采购成本提高了不少,利润会受影响。”科龙某分部的业务经理表示,今年的盈利情况不好预测,原因是除了冰箱、空调产品之外,科龙销售部门还负责其他行业产品,比如亚星客车的销售。

  可以说亚星客车是顾雏军的一块心病。它的亏损击破了顾雏军当初收购时“当年赢利”的诺言,如果今年盈利再次受挫,势必再度影响顾雏军的产业帝国。但现在中国的客车市场大部分已经被宇通和金龙所占据,亚星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只能依靠人才和技术,但这都需要资金投入。

  另外,从科龙电器的整条冰箱产业链看,尽管顾雏军号称已经具备了1300万台的世界第一产能,但产能的增加意味着人力、设备等成本的提高,如何将规模转变为利润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而且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报表显示,科龙电器应收款比2003年攀升61.1%,存货多出10亿元,同比增长54%。这些经营困境也都留给了2005年的科龙电器和顾雏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格林柯尔系如此迅速地、如核聚合般的资本累加,也许能成就顾雏军的“帝国”霸业,但也可能毁于朝夕之间。

  身兼科龙电器、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亚星客车、襄轴股份和格林柯尔等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的顾雏军,在这个重起争议的2005年,看上去,似乎有些老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顾雏军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