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北京厨房冒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 11:00 《财经时报》

  □安 ·马赫(美)

  当比尔·马赫想念家乡田纳西的炸薯条和三明治的时候,他会用些巴尔干半岛风味来安慰自己。这个25岁的贸易发展部经理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发现了美国南部风味的食品:Kiosk。这是北京一个小小的塞尔维亚餐馆,规模不过类似海滨小吃店。

  “我知道它是一家塞尔维亚三明治店,但是如果你能够在那里点到小龙虾,那你就可以骗自己相信是在新奥尔良。”他说。

  斯拉夫风格的po' boy(一种法式三明治)是典型的厨房实验室中的发明,这种厨房实验室现在在北京可是生机勃勃。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一直被中国各个地区的不同菜系占领着,现在则开始吸引世界各地喜欢冒险的厨师们。

  这些厨师热心于本国的食物,并且介绍来了大量不同种族的烹调方式。从营养丰富的黑豆烩猪肉(feijoada,巴西国菜)到可口的塞尔维亚香肠(chevapchichi),这些食物都找到了自己忠实的吃客——他们是这个世界性城市的异乡人,渴望体验各种厨房中的美食。

  “变化多样的食物让我觉得自己更像是在家里。” 36岁的Rania Ho这样说。她是一个艺术家,三年前移居北京。她是个地道的旧金山人,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是在1991年,当时餐馆很少,外出吃饭就意味着在街边的小摊吃得简简单单。“那些吃食并不精致,但是味道却很好。”她这样回忆说。

  现在,她喜欢这个城市中世界各地的风味。她会要份批萨,也会吃pad Thai(泰国一种很好吃的炒米线),并且很热心于新出现的其他地方风味。

  “这种餐馆风景在这两年发展得如火如荼——而且现在仍然在发展,”她说:“我喜欢这些不同的风格,而且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现在日常食谱的一部分。”

  Unkovic 7年前就从贝尔格莱德来到北京。他不介意自己店中最受好评的菜不是典型的塞尔维亚风味。“我在食物上永远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说,“我的小店就是卖三明治的。三明治不是大菜,但是却很新鲜家常。如果我只面向南斯拉夫人的话,那我的店就开不下去了。”

  很多新到北京的厨师们想得都很简单,新鲜是成功的关键。36岁的Viviane Gon?alves是Alameda的主厨。这是一家很靓很摩登的巴西餐馆。她每天在决定晚餐的菜谱之前都会去悉心买菜。她随性而又带有实验型的菜吸引来了一大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其中一些人一个星期会来两三次。“我的菜朴实简单,”这个圣保罗出生的人说,“我不是个奢华的人。”

  许多外国人都很喜欢在中国餐馆里找到那种“老乡”感觉。Frank Siegel,英国风格的约翰牛酒吧的店主试图抱着一种邻居的氛围,进行每周一次的周末问答比赛和葡萄酒品尝。

  “我们会有一个Burns式的夜晚,有haggis(苏格兰食品,类似羊杂),威士忌和诗作伴。”他这样说,其中还提到了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生日的传统庆典。

  Gonalve遵照巴西的习俗,每周六都会做国菜feijoada。象往常一样,经过繁琐的处理,她细致地将黑豆和米饭放在一起蒸。用的还是中国人熟悉的方式。让她惊讶的是,这样的膳食在巴西人和欧洲人中大受欢迎。

  “人们是奔feijoada而来的。并且他们还能遇见其他人,”她这样说,又补充道:“我很想念与家人一起做菜的感觉,我试图在这里也重现那种感觉来。”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