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撰稿 脚印
1997年,阿来把《尘埃落定》交付人民文学出版社后,就从阿坝来到成都,受聘《科幻世界》做编辑。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改变令朋友多有挂念:离开阿坝的阿来是不是还要写小说?从偏远草地到科幻世界,阿来面临转换?
一年后,《尘埃落定》出版让作家成了媒体追逐中心。每见阿来有记者围绕,采访进行三五句后,话题很快就从他嘴里由创作转到了《科幻世界》。
围绕阿来的还有北大清华的一群学生。阿来说,这是他供职杂志的科幻作者,沉迷科学幻想世界。很难想象,对科学幻想沉迷更深的竟是阿来。除了专业的谈论便是专业的写作。阿来论述“工业文明”时,让你忘记这是那个空旷草原上放牧做诗写小说的阿来。
此后几年已很少听到他谈论小说。
似乎阿来全身心投入到了杂志运营:组织选题、策划活动、推广发行。不仅国内媒体,还引入国际项目合作。环绕太空的宇航员、国外科幻作家先后被请到中国。
很快,阿来所在的《科幻世界》,发行量在国内节节上升,并引起了国际科幻界的注意。美国科普科幻信息权威杂志《轨迹》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统计显示,在世界科幻类杂志发行量中,《科幻世界》已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不久前又被世界科幻协会授予为最佳期刊。
2000年,阿来已由编辑做到总编辑、很快又出任了杂志社长,期间,杂志的发行量也由十几万到几十万;由一本衍生为五本;由刊物、书籍到音像制品。不几年,一份小小的杂志,从运营到管理,就做成了当下大家正在追求的文化产业模样。
最近阿来的“产业”又延伸到财经、心理学领域,阿来说请了几个媒体界的年轻老手来做一本叫做《心事》的杂志。
两年前,阿来开始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在强化管理的同时,也试图把杂志经营与资本市场联结起来。
他不甘于传统的运营模式,而想在文化产业化这个过程中一试身手,让科普科幻真正在中国展开它的无边际的世界,让科幻与幻想类文学在中国形成真正的市场。
作为一个产业开拓者,他相信,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非常深厚幻想文学传统的国度里,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型的幻想文学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阿来的作品,无论是早年诗歌,还是后来的随笔小说,可谓是打开了一个纯粹而又厚重的精神世界。
而同样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在与合作伙伴,营销公司谈论资本运作,阿来又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阿来说,为商为文,重要是为人,要对世道人文有益,在文化上要有建设性,要表现历史的进程,表达现实的正义,这是文化人自觉的责任。(作者为《中华文学选刊》副主编,《尘埃落定》、《空山》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