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的一名发行员在北京站遭到“小混混”的殴打,并在铁警值班点受到行凶者的恐吓。事后,北京站铁路警方承认铁警办案有失误,但否认铁警与打人者有关。(4月4日《新京报》)
被打的发行员至今昏迷不醒,事实真相依然有待追寻,行凶者尚未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过,我还是从新闻报道中读出了几分欣慰,我欣喜地发现,这一次,报人对弱势群体的
关注终于没有“灯下黑”。
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将“正义”、“关怀”等美好的字眼与传媒联系在一起。公众相信,报刊等新闻媒体应该作为权力掌控者的监督员、社会公正的忠实看护者、弱势群体利益的代言人。毋庸置疑,近年来,新闻传媒的确成为弱势群体伸张权利的重要依靠力量,农民、民工、残疾人、上访者乃至于面临“禁乞令”威胁的乞丐,尽收富有良知的报人眼底。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一类“近在咫尺”的弱势人群却常常游离于报人的关怀视野之外——他们就是报纸的发行员。
身穿发行服、骑着单车川行于大街小巷的发行员是报纸发行的最终端人员。这些平均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多来自于农村的打工者是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工作异常辛苦。发行员所从事的是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工作通常从每天凌晨四、五点开始,到晚上八点左右结束(有时会更晚),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下。他们没有周末的概念,往往一个月才休息一天。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发行员的收入微薄,往往十几个人住一间屋子,物质生活艰辛而贫乏。
他们几乎与各种社会保障绝缘。发行员大多是来自外地农村的打工者,一切城市人或单位人享受的福利待遇、保险保障都与他们绝缘;除了独自应对贫病,他们别无选择。
他们的权利极度缺乏保护。在蛮横无理的执法者与地痞混混面前,发行员完全是弱者;身处骄横的权力与暴力之下,他们无力自保。
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容易被忽视——被公众忽视,更被报人们忽视。或许,忽视他们是报人们无奈的选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报纸发行量是绝大多数报纸经营者的目标。一方面,报人们必须按照职业伦理的要求,以报道事实真相、维护社会正义为行为准则,时常聚焦身处艰难之中的弱势群体,为改善他们的境遇登高一呼;另一方面,报人们又必须按照市场竞争的法则,在经营成本与收益之比上斤斤计较,为了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他们必须不断加大发行员的工作量,为了在不影响报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压缩经营成本总额,他们不大可能会主动改善发行员的待遇。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的“灯下黑”现象:报人对身处行业之外的弱势群体从不吝惜关怀,而对近在眼前、默默忍受艰辛与痛楚的弱者却视而不见。
当自己的发行员遭遇恶意的侵犯与不公的待遇,报人们及时报道事实、谴责恶行的始作俑者,这为所有的新闻传媒树立了一个标杆。这意味着:在为远方的陌生人呼唤公平正义的同时,绝不应该对身边显而易见的不公平无动于衷——事实上,这条法则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适用的。
(稿源:红网)
(作者:毛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