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塑封凸现决策程序缺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21:28 红网 | |||||||||
“下午4点,我们接到国家环保总局的正式通知,要求补办《环境评估报告》。”1日,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圆明园铺设湖底防渗膜的工程已经停下来了。记者在圆明园东部景区看到,防渗工程已基本完工,只有靠近岸边的湖底裸露着部分没有完全被土覆盖的白色防渗膜。(4月3日 新华网) 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竟出现塑料铺底的伪科学之事,显然让人难以理喻
1亿多元的防渗工程成为一项巨大的半拉子工程,不但意味着巨额投资打了水漂,顷刻化为乌有,这笔资金无疑让公众买了单,而且大规模的施工作业对圆明园的生态造成的巨大破坏,必将带来长期的生态灾难,这种损失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那么,我们有理由要问:这种明显破坏生态平衡的的工程规划是怎么出笼的,严格履行了有关的审批程序吗?谁该为这种巨额投资失误负责? 显然,圆明园的管理者难逃其咎,他们的建议、想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决策。但是,将谴责的矛头完全对准这些管理者,末免有抓小放大之嫌。试想,没有上级领导的批文,没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至少就不可能筹措到这笔巨大的启动资金。因而,主要问题在上是无可质疑的事实,也就是说上级有关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决策程序办事,眼光短视、头脑发热,以至于出现这种拍脑袋、想当然的工程来。 据《南方周末》报道,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经过像一般建设项目那样繁琐的审批程序,区长办公会讨论就通过了”。而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这项工程启动前应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然后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但圆明园此前没有履行这项审批手续。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竟然由区长办公会拍板定夺,既无须组织有关专家反复论证,也不问一问公众的意见,就仓促上马、草率行事。显然,区长办公会取代了专家论证会、取代了民意征集会,使本该经过详细调查、严谨论证和严格审核的道道程序被偷工减料、短斤缺两。这不但说明了某些决策者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也反映出了其对民意的漠视,对科学的虚无态度。 而令人担忧的是,圆明园因决策程序缺失而导致的生态灾难,只是千千万万文化遗址及名胜风景面临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一个缩影。黄山大量的宾馆疗养院层出不穷、庐山豪华别墅比比皆是、泰山上索道缆车川流不息,岱顶闹市店铺林立。而且近日又有媒体报道,南京正准备在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架设4个电梯,还美其名“城墙渡”。对此,有网友调侃道:“长城贴磁砖,圆明园加膜,明城墙架电梯”。 历史遗址、文物古迹,是历史的延续、见证和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具有巨大的研究、观赏和文化价值。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恢复,这方面的教训已十分深刻。因此,从圆明园“塑封”事件中可以看出,建立健全严格的国宝级文物保护程序已迫在眉睫。只有程序上的严格,才能杜绝权力的专断和恣意,真正确保文物价值和文物美的历史原创性。 (稿源:红网) (作者:陆志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