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国家和企业的弹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9:14 《全球财经观察》 | ||||||||
主编手记: 伊险峰 从上周开始,日本能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中国的全国性话题,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力量最终导向何处,现在还很难判断。在这个时候,青木昌彦接受《全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意味着什么?成为亚洲的核心意味着什么?东北亚地区甚至太平洋西岸只能有一个中心吗?是一些现在还难以给出清晰答案的问题。但不必讳言,日本在政治上的崛起对中国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当这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如何在新的格局下追求中国利益的最大化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现在,单纯从感情上对日货排斥和抵抗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从中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来讲,从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来看,中日两国经济已经密不可分。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被动接受西方文明100年,继而又孤立于世界30年,自主开放与世界融合的历史不过二十几年时间。而现在世界变化速度已经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急需处理对外关系的新智慧,而智慧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同时,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一样,现在也面临着国际化的问题。正如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总跟笔者聊天时所问到的,“但什么样的国际化是我们需要的?是市场还是品牌?”该公司2004年的利润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已经进入三甲之列。 那么,在大家更看重品牌国际化的今天,国际化的目的是什么?柳传志曾说,ThinkPad的品牌可能联想花10亿美金也做不出来,联想的国际化如果没有这一步可能永远也走不过去。如果是这样,联想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吗? 企业何为?盈利。不是国际化。青木昌彦甚至说:企业规模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要大,要有弹性。以我的理解,弹性就是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管是联想还是其他的中国民营企业,保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可能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弹性也是国家战略应该关注的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