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纪连华对河北小学语文课文中称林则徐销毁了两百多万箱鸦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建议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并修正这个错误。这种对历史细节真实性的执著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据报道,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虎门销烟》课文中称林则徐在虎门指挥销毁了两百多万箱鸦片,而纪老师所查阅的由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的高教版《中国近代史》(武吉庆主篇)第27页中称,“英美商贩缴出鸦片20283箱”,两者差距达百倍。后纪老师又查阅了多种相关资料,发现林则徐在虎门共销毁了两万多箱鸦片,由此,她认为课本上的数字是错误的。
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林则徐禁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代表事件之一。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不可不察,更不可丝毫马虎。特别是当我们要通过学校教材讲爱国主义精神传授给子孙后代的时候,更应该恪守历史细节必须真实的原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基础必须是历史的真实。而在历史细节真实性上的任何马虎、错讹,都势必使谬种流传,贻误后人。试想,当我们的孩子从各种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上看到对虎门硝烟这同一历史事件的数据竟然相差100倍的时候,他们还会相信我们教授的就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吗?
对待历史真实性的态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学风是否端正体现。最近日本右翼在修订历史教科书事件中抹煞侵略史实的卑劣表现,我们也应当引以为戒。如果历史事实可以变成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时,受影响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还有民族的形象与国家公信力。
令人遗憾的是,纪老师提到的“两万多箱”,未必就是虎门硝烟的最准确数据。“两万多箱”虽比“两百多万箱”更接近真实,但仍然是个概略数字,且仍未必准确。为了找到真实数据,笔者曾上网搜索了多家相关网站,却遗憾地发现了一些矛盾的数据。例如,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团中央信息办、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共青团广东省委、鸦片战争博物馆、中青网承办的“鸦片战争大事记”中称:1839年“5月18日(四月六日)林则徐将应缴烟土全部收清,共19187箱又2119袋。”“6月3日(四月二十二日)林则徐在虎门销毁所缴鸦片,至25日全部毁完。” 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广东东莞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资料则称:“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饮差大臣林则徐把收缴的英美鸦片贩子的2376254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上述数据和前面小学教材、高校教材中的数据,到底让我们相信哪个呢?
联想到近年来高校历史专业教育与各地历史研究工作的日渐式微,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命运格外值得我们深思与关注。历史是爱国主义的基石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河北小学教材关于虎门硝烟数据的错讹一事,能成为加强历史教育、历史研究工作的契机。
(稿源:红网)
(作者:江南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