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的8.5级地震再次震惊了世界,发生在北苏门答腊首府班达亚齐的一幕也同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新华社的报道借用一位叫哈桑的外国志愿者之口向我们描述:大街上,没有见到想像中混乱不堪的场面,男人拉着女人的手,女人则抱着小孩有序地向高处撤去。
“全城逃命,但没有慌乱。”哈桑说,本来她和同事都非常惊恐,但这一幕让她们
绷紧的心慢慢放松了。
有一样东西,越是在灾难里,越能得到放大,那就是爱与人性。愈大的灾难愈彰显出人类特有的爱与人性。
这是一种非凡的体验,它让我们在灾难中体味力量。
爱与人性,实则是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体现。但良好的公民素质并不是面对灾难时惟一的反应,即便是在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中,也有个别身体强健的男子与弱者抢夺最后生存的机会。这个时候,政府及其组织能否及时发挥作用就至关重要。在泰坦尼克号上,这种作用体现于警卫开枪制止上。而在此次班达亚齐市民的疏散中,我们看到的是警察机构的作用:骑摩托车的警察用扩音器嘱咐人们不要慌张,有的母亲因手中已抱着一个小孩而无法顾及其他孩子时,骑车的警察主动把小孩抱上车。而在另一处,由于警察还没有赶过来,数千人只好全都拥挤在公路上,造成阻塞。
爱与人性来自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民性格的长期养成,来自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信与互动。不论是“9·11”事件还是北美大停电,纽约人所表现出的那种冷静与秩序,就在于人们相信政府,相信他们会竭尽全力来帮助。事实也的确如此。
愈大的灾难愈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公民性格。非典是我们曾经共同面对过的一场灾难,我们的国民也曾走过一次从茫然恐惶、以邻为壑,到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心路历程,不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公民,它都曾给了我们深刻的反思,让我们认清爱与人性的力量。
灾难是书写人类历史的另一个视角。让我们开始致力于政府机制、社会动员等方面建设,从而滋长爱与人性,滋长公民性格。“苍天空无又何妨,我并非独自一人。”那足以让我们掬一捧热泪的,正是人类作为共同体的特质,那就是守望相助,是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当然,更是一个国家公民性格的养成。
□杨耕身(湖南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