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次山凭什么让大学生很过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08:19 中国青年报 | |||||||||
钱夙伟 应邀来渝访问的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在重庆工商大学演讲,传承爱国主义。他精辟的见解、睿智的思维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折服了全场师生,听众大呼过瘾。(3月27日《重庆晨报》)
对于阮次山来说,这样的场面已经不止一次在内地出现。他演讲的主题都是爱国主义,几乎是一个老掉牙的传统教育主题。演讲当中也没有借助其他手段,更没有加进娱乐的、花哨的、时尚的所谓现代元素,基本上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报告”形式,甚至可以说不脱一直被诟病的“灌输”或“说教”的窠臼。而演讲的对象是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却居然能让他们“大呼过瘾”,这说明传统教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其实都可以不仅很吸引人、而且能够打动人。 实际上,阮次山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的那几条。譬如,首先,演讲主题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内容是他们所渴望了解的。他以《大国民心态与中国青年的成长》为题的演讲,正可谓把准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脉搏。其次,有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否则,陈词滥调,套话废话,说了上句人家就知道下句,连自己都缺乏说下去的信心,遑论听众?再次,对演讲内容的精心准备,有充分的信息量,能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不断地有兴奋点出现,让听众欲罢不能。 当然,阮次山有其名人效应,但如今名人多了去了,更何况见多识广的大学生,听不下去,名气再大,照样不买账,甚至一点面子都不给。譬如台湾某著名音乐制作人到中央音乐学院授课,一开始,冲着他的名气,200人的会场挤进300人。然而,当这位名人大言不惭地“坦言”“我不懂编曲”,马上就迎来一片嘘声,随即学生陆续退场,最后竟只剩下30人! 显然,阮次山靠的不是名人身份,而正因为自己是名人,所以更不敢掉以轻心。譬如,他全场自始至终“脱稿演出”,如果没有对演讲内容了然于胸,决非易事。现在,我们听多了让人昏昏欲睡的报告,甚至有级别不低的领导干部在重要的会议上打瞌睡而丢了乌纱帽,而那些让人自发倾听的演讲更是少之又少。我们的传统教育,无论内容到形式,为什么遭遇尴尬,阮次山讲演的屡屡火爆,给我们上了一课。 或许,传统教育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了,但阮次山的让人“过瘾”证明,许多传统教育,不仅没有过时,其实仍是有吸引力的。关键还在教育者自己。阮次山被大学生称为“聪明的老头”,显然,这里的“聪明”是指综合素质。而现在,我们的不少教育工作者,甚至领导,讲几句话都离不开讲稿,自己素质如此,又如何去教育别人?因此对教育者来说,传统教育要在新时期重放光彩,首先需要的还是那句老话:从自己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