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是北大的副教授,眼下却成了名噪一时的“北大醉侠”。而孔庆东并非如李白一般天生就有“斗酒诗百篇”的雅量,因为孔庆东坦承自己是个沾酒就醉的人。也许金庸在华山上论剑时对其“能喝而无量”的点评更能证明这一点。若从了“雅量”的角度,“醉侠”孔庆东可谓是浪得虚名。
既然成了公认的“醉侠”,必定有其“醉侠”的道理。就说这“醉”字。通常意义
上讲,“醉”的意思是指因喝多了酒或药物等作用以致神志不清或暂时失去知觉。有时候也被喻作“糊涂”。《楚辞·渔父》里就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句子,意思就是说众人都糊涂了,唯有我独自醒着。这里的“醉”就是糊涂。宋之问在《送赵贞固》一诗中说:“目断南浦云,心醉东郊柳。”这里的“醉”又成了耽乐、沉酣的意思。
综上所述,既然“北大醉侠”已是非孔庆东莫属,那么,“醉”之与孔庆东就应该必有通意之处。
“因喝多了酒或药物等作用以致神志不清或暂时失去知觉”这条显然与事实不符。孔庆东沾酒就醉,自然就不可能“喝多了酒”;“喝多了药物”更令人难以置信,至今还不曾听说过有哪位教授级人物因喝多了药而致神志不清或暂时失去知觉的。孔庆东属教授中的聪明者,这一条就更不可能了。
至于糊涂一说,好像也不怎么贴切了孔庆东。我倒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里的“醒”似乎才是孔庆东的真面目。
“我们人文学科长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地变成被大众所接受的知识,论文写完,印成书,就放图书馆了,只有同一专业的人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如何用研究成果推动社会进步却很少有人关注。应该说我们国家在尖端领域不乏人才,我们有鲁迅这样深刻的思想家,有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我们的学生托福考试分数很高,但是我们的农村、边远山区还有很多文盲。我们的社会为什么整体进步慢,这中间缺乏的就是知识的普及。我注意到世界上那些强盛文明、那些发达国家,他们尖端领域人才不一定比我们多多少,但是人家的大学者都做普及工作,像霍金那样的大科学家都去写现代物理的普及读本。我们的政府一直在着力解决经济上的贫富差距,但是应该看到知识上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这是孔庆东的精彩言论,谁敢说这是糊涂话?所以我说,孔庆东是清醒的,而且是非一般意义上的清醒。
最后就是“耽乐、沉酣”了。这倒好像有点意思。正如了宋之问的诗句:“目断南浦云,心醉东郊柳。”眼下的孔庆东岂不正是:目断学术云,心醉人风流?
如此看来,“醉”之与孔庆东除“耽乐、沉醉”外,应该是与酒、药物和糊涂无关的了。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孔庆东的确是“醉”了,但绝非物质意义上的醉,而是目的特明确的精神意义上的醉,是醉态百般出、之意不在酒一样的醉。
其实,这一切无不缘于身为教授的孔庆东个性极其张扬的性情文字。最著名的当数《47楼207》和《北大四博士》。
下面主要说说《47楼207》。且看孔庆东在《47楼207》开篇是如何一语露醉相的:“‘北大往事’,本来是我计划中的一部长篇的名字,现在忽然有人以此为名编一本书,那我的长篇将来出版时拟改名为《狗日的北大》,以表示我对北大无法言说的无限挚爱。当然,也可以叫《挨千刀的北大》或《老不死的北大》。我先把这些漂亮的名字公布出来,算是霸占一份专利,倘若有人侵犯了我的冠名权,那我将把“北大”二字置换为他的尊名。现在,特从我的这部巨著中拈出一小节,作为北大百年校庆的一份贺礼。这一小节属于最最平淡无奇的部分之一,因为那些比较精彩的乐章,我是舍不得在这个年头拿出来暴殄天物的。这里讲述的,只是80年代最后几年一条楼道里的一群研究生的凡人佚事,我尽量每个人都说几句,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与我久违了。我讲讲他们的一些无伤大雅的隐私,不是为了笑话他们,而是以此深深怀念我们共同奋斗、共同忍耐、共同享受、共同消磨过的那段神话般的岁月。”
尽管我现在明知这段文字是出自孔庆东的手笔,但是,却仍有一种“80后”的感觉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同样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导的张颐武,称“80后”作家为“尿不湿”的一代,意即喧闹中国文坛已有些时日的“80后”们是垫着尿不湿长大的,就是因了尿不湿舒适温暖、可将尿液与皮肤完全隔离开来的产品特性,使得使用尿不湿的孩子丢掉了早期的由表及里的身心刺激训练,对于随意小便会对身体带来伤害这一点也变得越来越没意识,以致落下一个有便即便、毫无自控能力的行为习惯。“80后”滔滔不绝的个性文字,只所以给人一种随心所欲、泥沙俱下的感觉,正是这一习惯带来的后果。
不过,虽说这一后果终将导致“80后”的作品沦为失败的文字,但其作为一种现象在文坛上所赚取的人气之旺以及名利之丰却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于“80后”来说,应该是:文字虽极有可能一败涂地,但,换来的却是人生的成功。我觉得这一点才是孔庆东的文字之所以会给我一种“80后”的感觉的根本原因所在。
出生于1964年的孔庆东与“80后”们相比,不论是从年龄、学历、职位还是阅历和知识结构上,都应该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或者说根本就是两代人的事情。如果说“80后”的文字纯粹是因了“尿不湿”的作崇而导致其自控能力缺失下的“有便即便”,那么,孔庆东的文字(性情)就应该是因了企图心的作崇而导致其在超强自控能力下的“想怎样便就怎样便”了。
这就有了境界或者说功夫上的区别。“有便即便”对于“80后”来说,就像是小儿无知随意尿一样,虽有悖于人之长理,却也不乏可爱之处。相比之下,孔庆东的“想怎样便就怎样便”却是一种千锤百炼终成佛的“童子功”。正是基于此,“80后”们不过被人看作了一种现象,而孔庆东却赢得了“北大醉侠”这一足可以笑傲江湖的美名。
像《狗日的北大》、《挨千刀的北大》以及《老不死的北大》这样的文字,若出自“80后”之手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现在却是出自孔庆东这个生于60年代的北大教授之手,人们除了惊诧、窃喜之外,也只能认为这个孔庆东似乎的确是醉了。至于最后“我讲讲他们的一些无伤大雅的隐私,不是为了笑话他们,而是以此深深怀念我们共同奋斗、共同忍耐、共同享受、共同消磨过的那段神话般的岁月。”这句,正合了“酒后吐真言”这一常理。因为孔庆东说的是“隐私”,尽管他强调是“无伤大雅的”,但,隐私就是隐私,是应该属于难得一吐的“真言”的。
所以,仅凭了孔庆东的这一段另类(或叫幽默)的开篇之语,我就没有理由怀疑孔庆东的“醉”。同时我还得承认,像孔庆东这种能在“酒不醉人、人自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境里随意为文的人,的确是不能不另眼相看的。
眼下的文学似有陷入“露隐私”和“窥隐私”之泥潭的迹象。这也难怪,人类天生就有这方面的潜意识。而对于学生来说,最具诱惑力和最能刺激兴奋神经的事情,莫过于能看到或听到有关老师的“隐私”。孔庆东看似醉眼朦胧,事实上却是紧紧盯住了这一点。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这一点正是文字产品的最佳卖点。所以,孔庆东的《47楼207》一经抛出,即一夜走红,名声鹊起。孔庆东也因此在人气和名利上收得了意想不到的战绩,不惑的人生也从此罩上了成功的光环。
不妨再看看孔庆东在《47楼207》里是如何讲他的几个研究生室友的隐私的。
讲毛嘉:毛嘉还爱汽车。没事儿就画汽车解闷,被我怒斥为“手淫”。所以后来我一看见他画汽车,他立刻塞进抽屉,羞涩地说:“手淫,手淫。”然后加一句:“他妈的!”
毛嘉去伊朗游学一年,我送他一首《满江红》:“小小毛嘉,有几个风流宿愿。一心想,天鹅落地,蟾蜍赴宴。月下联诗惊浴女,花前赏景闻娇喘,更那堪湖畔共吟书,声声软。人之出,性本乱,学外语,吃洋饭。望长城内外,行尸百万。孽畜洗衣真费水,瘟鸡中暑鸡生蛋。待何时还我面包来,年年盼。”毛嘉在伊朗洗了一年衣服,觉得不值得叛逃,就又不羞不臊地回来了,遭到我等一致呵斥。毛嘉说:“那边妇女在外面捂得严严实实,一回家就脱得一丝不挂,看黄色录相。”我们问:“你昨知道咧?”他说:“我亲眼看见她们的确捂得严严实实的。”众人大笑,最后判定他必是在伊朗惨遭蒙面妇女轮番蹂躏,苟延残喘,奔回祖国怀抱。
讲大河:大河是懂得幽默并创造幽默的。有一次他看我写的打油诗“撤尿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不知北客愁,一味冒青烟。”大笑之余,他说这诗不是无聊之作,里面是有寄托的。还有一次他实习讲课,用他那掺有河南味的西北口音讲小说人物语言,讲到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说出了:“惊天动地一句话”,大河伸着一根手指头,眯缝着眼睛说:“我要你要我!”大家笑不可止,一连传诵了好几天,
看大姑娘洗澡:夏天的夜晚,我和马天水、毛嘉经常爬到楼顶去玩。楼顶偶尔有弹琴或恋爱的:一般都很安静。四望灯火明亮,爽风徐来,和天水不断讲着各种笑话、双关语,讲得毛嘉芳心乱跳,又想走又想留,一副半推半就的样子。毛嘉给天水起了个外号——“恶棍”,见面就说:“这恶棍!”一天夜里,我迟一点上去,见他俩站在楼边,面对48楼,我喊了几声都不回答。我走上去一看,原来48楼6层的一间水房里,一个大姑娘正在洗澡。 我们三人扯开喉咙“嗽吸”地起哄,那姑娘听见声音,竟然转过身来,面对窗户,动作故意分外夸张。这一下,我们全都晕菜了,立刻溃不成军,逃到一边也。天水说:“妈妈的,成何体统。”毛嘉:“肯定不是北大的。”我们本来是上来联诗的,这一下都沉浸在奇观中,于是装出一副假道学的样子,大骂一通世风不古。天水平日里最爱摹仿阿Q的一句:“女人……妈妈的。”此时他说了很多遍。
引用了这么多孔庆东的原文,自知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唾骂,却无法做到再精简,怪只怪孔庆东的文字里有了太多的魔力,弃之未免于心不忍。因为必要有了这些文字方能让我对孔庆东的“醉”有一个完全的的认知。
仍然是这些文字,若是出自一个无名小卒甚或“80后”之手,不要说一夜走红进而使作者人气名利大丰收,就是让北大学生看上两眼恐怕都是极为困难的事。因为不过是一些大学生宿舍里一直并将继续发生的情事的真实记录,哪怕再加上大段的性爱描写,也是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甚至追捧的。然而,到了孔庆东的手里,这本来是块“石头”的东西却成了灼目的金子。这又是从何说起?
我觉得这与孔庆东的教授身份是不能分开的。首先是有史以来还不曾见过有哪位北大教授能写出这等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授身份相去甚远的文字;再是有史以来同样无人见过有哪位北大教授敢如此真实地坦露自己大学时代的生活隐私,而孔庆东恰恰就做了两件事,这不能不说是给人们传承至今的传统人文意识来了一番“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样的刺激,那接下来孔庆东所获取的意想不到的成功就应该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至于后来“北大醉侠”一名的出笼,不过是人们在把孔庆东看作一种现象的同时却又难以把握、无从解说,致使大脑一时“断电”而兀自跑出来的一个说辞罢了。
所以,我认为孔庆东今天在性情文字上的成功,应该算是“教授”的成功,其性情文字不过是充当了一个“助纣为虐”的角色而已。
不管怎么说,以一种“醉”的姿态活跃在人文舞台上的孔庆东已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倒希望北大甚至全国高等学府里的教授们能把孔庆东当成了楷模,不妨也“醉”上一回。正如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可谓人生难得一回“醉”。如此一来,若再能有“南大醉鬼”、“西大醉翁”、“东大醉仙”等出来和“北大醉侠”一起共舞,不定就是学术界的一大圣事。
最后,借用《47楼207》结尾的打油诗韵作诗一首,算作与“北大醉侠”孔庆东互勉。
性情文字无短长,
百般醉态走四方。
今朝有酒开怀笑,
酒醒天秋好个凉。
(稿源:红网)
(作者:老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