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俊
2005年年初,白亚丽走上了《大学生》杂志封面,被该杂志评选为“2004年度最有魄力的大学生”,评选理由是她把大学的边界扩展到遥远的农村。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多次说她是“我国支农休学大学生第一人”,这位“用脚做学问”的教授被白的行为大为感动。
然而,白亚丽的举动并没有使我感动,倒使我感到忧虑。如果这样大张旗鼓宣传白亚丽休学支农,会不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向她学习也休学支农?会不会成为一种错误的导向?事实上,媒体炒作已起到这种导向作用:同为22岁的沈阳师范大学2002级中文系学生谢勇模已做了第二个“白亚丽”,也选择了休学支农之路。
白亚丽被《大学生》杂志评选为“2004年度最有魄力的大学生”。我赞成白亚丽是“最有魄力的大学生”,因为她是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第一个休学支农。但这种“气魄”我并不欣赏,我们对于一件新生事物不能盲目崇拜和炒作,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否定白亚丽休学支农,可以对一个乡村起到一些变化,但要彻底改变乡村面貌,白亚丽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白亚丽来自农村,我也来自农村,而且我在农村生活了近三十年,这么多年来虽然在城里生活,却始终关注农村,并常到农村调查研究。经验告诉我,一个人靠一年半载想改变一个村庄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是一个没有社会阅历的大学生。也正如白亚丽几位特别要好的同学所说:“农村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能解决的,个人的力量太渺小。”
再说白亚丽学的是电子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对于支农几乎是用不上的。白亚丽成了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最忙的学生,应该说,这个忙没有忙到实处,同学讽刺她“不务正业”,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大量的支农活动已经占用了白亚丽很多学习时间,她大一时拿一等奖学金,后来是二等、三等,成绩一直向下滑。学院的院长杨世凤说:大学课程具有连续性,在学习期间突然中断学业,会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白亚丽的做法值得商榷。
休学支农,这也不是白亚丽父母所期望的,所以白亚丽不敢告诉家人真相,只有用“实习”来搪塞。身为农家子弟,白亚丽应体谅在家务农的父母,晚一年毕业,显然要增加家庭负担,如果白亚丽父母的收入仅来自农业,供一个大学生就非常艰难。众所周知,大学生并没有自食其力,休学支农不仅给家庭带来负担,也给社会增加负担。其实白亚丽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好自己的专业,毕业后回报社会才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注:稿件写好后一直没有发给媒体,是为了等到双休日去乡村听听农民兄弟对大学生休学支农的看法。3月19日我去了几个村庄,并把《东方今报》刊登的关于白亚丽的通讯从网络上下载后给农民兄弟看,没想到他们一个个都感到很吃惊。他们说,如果大学生要支农,要锻炼自己,可以选择寒暑假来,做到支农和学习两不误。有理想改变我们乡村现状的大学生,可等到毕业后来当村官,到那时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