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参政议政吗?”———两会期间,一份针对大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范围内,67.3%的大学生和53.8%的中学生回答“想”。(3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朱学勤教授曾说,公民意识有两种含义,一是当民众直接面对政府权力运作时,它是民众对于这一权力公共性质的认可及监督;二是当民众侧身面对公共领域时,它是对公共利益的自觉维护与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青少年公民意识的觉醒让人欣慰———他们有关爱国家的热忱、关心政治的热情和关注民族的激情;另外这也反映出我国正逐步向“参与性社会”演进。“参与性社会”是一个讨论的社会、学习的社会、试验的社会和发展中的社会,建立在鼓励和尊重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置身其中,所有个体成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决定自身的命运。
但意识的觉醒只是第一步。犹如刚刚含苞的花蕾,如何才能美丽地绽放?阳光、雨露、呵护,缺一不可。有些国家的经验是组织“孩子选举”,即与社区和学校相配合,通过在选举当天、在正式投票点为未到选举年龄的青少年提供模拟投票经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这份问卷调查,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有未满18岁的中学生提出:“国家制定政策法规总是从研究我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本身就是高高在上审视我们,我们只有照做的份儿”;二是有年轻大学生质疑:“中国这么多的年轻人,而人大代表中有几个是25岁以下的代表?没有青年的人大代表,怎么能反映我们的心声?“
这是我们应该给予广大青少年更多参与政治机会的现实背景。因此,在制定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制度时,应拓宽表达意愿的渠道,理解和重视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关心政治,积极参政议政。
□吴麟(湖北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