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长沙市岳麓区学湖村已栽种4年的200亩桃树没有结出一个能吃的果子。现在又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村民们不得不含泪砍倒自己栽下的桃树。2001年3月,在村委会的倡导下,全村村民向湖北武汉金蜂珍稀种业有限公司购买了6700株中华圣桃树苗。当时该公司承诺,结出的果实每个可达1公斤,第二年挂果,第三年丰收。但第二年,村民发现树苗很杂,结出的果实有毛桃、油桃等,品种不下六七个,更让人气愤的是所有的桃子在长到半个拳头大时就干枯落地。村民多次和这家种业有限公司联系,对方声称是村民在培植上出了
问题……(3月17日《三湘都市报》)看了这道报道,让人感到痛心和深思。
农业生产资料的真假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这些年来,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几乎年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但是,假冒伪劣农资却屡禁不止。国家工商总局3月14日公布的“2004年消费者申诉十大热点”,农资申诉增速明显,全国全年共受理农资类申诉28506件,比上年增长近17%。
农民对农资产品的维权也没那么顺当。一旦出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经销商往往以气候原因、种植不当、管理不善、病虫害发生等多种理由为借口,拒绝赔偿,或者将责任推到生产商,厂方常远在万里之外,农民怎好追偿?结果不了了之。
假劣种子,劣质肥料、失效农药、不合格农机具,给朴实的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扰乱了农业经济秩序,侵害着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假冒伪劣的存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障碍。
要解决农资问题,必须重拳出击,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可喜的是,今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五个专项整治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并组织各地实施。工商总局对今年农资市并于3月2日正启动2005红盾护农行动。3月5日,农业部和工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市场经营主体,严把市场准入关口,确保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3月4日,农业部召开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对2005年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进行动员和部署,要求各地迅速掀起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高潮。3月7日至13日,农业部组织各地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开展现场咨询活动,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指导,组织企业送优质农资下乡进村。此外,农业部录制了“放心农资与维权知识”系列电视专题和广播讲座。
同时,农民兄弟要懂得必要的农资消费要点。一是到固定经营场所,不要买流动摊贩的农资,留意经营者有没有执照。不能为贪图眼前的便宜而购买冒牌农资。二是要检查农资外包装上的出厂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资料,因为冒牌农资不会同时具备上述资料。三是索要经营单位的发票和信誉卡,一旦发生纠纷,凭这些东西可以直接向经销商索赔。
从长远来看,有关部门更应建立保障农资质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出台和完善有关农资打假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农业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建立重点农资产品例行监测制度,依法及时公布抽检结果,提升农资产品质量预警和防范水平。
(稿源:红网)
(作者:江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