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不必为文化人被冷落而鸣不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07:37 新京报

  最近读到《中国艺术报》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作者对媒体报道书法家刘炳森逝世力度不够表示不满,并指责媒体喜欢爆炒演艺明星而冷落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文化人。这个指责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我又以为不必对此现象过分愤愤不平。因为演艺明星是公众人物,知名度高,不要说他们自杀弃世,就是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是娱记们捕捉的对象。

  文化人如刘炳森先生可能已经足够幸运了,“告别室前可以说水泄不通,来自全国
各地和国外的挽联,挂满了告别室前的空地和树林”。作者只是不满于刘先生去世当日,北京媒体竟然“全无动静”,第二天才“陆续有些反应”,而且“到刘先生追悼会止,很少有媒体拿出一个整版的篇幅来给予报道”。

  我想,这个要求可能有点高了。须知有些专家学者,他们的身后可能更为寂寞,知道他们的人更少。先师谭其骧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编的八卷本《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上世纪社会科学战线两大成果之一,也是复旦大学送给来访外国首脑的礼物。但当他在1992年逝世时,他所在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要求某报刊登讣告时,却被告知登讣告可以,但要交钱。这个故事听起来更让人难过吧?时间过去了十多年,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也更甚于从前。社会上宣传的多是赚钱就是成功,出名就是成就。

  干什么最容易赚钱与出名?恐怕就是演艺人士。一首歌,一部电影,收入可观不说,还可一举成名,何乐而不为?于是多少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整天围着中戏与北影转,围着电影制片厂或其他演出机构转,制造了一批所谓“北漂”人群。退一步,不能当演艺人士者,也多想在美术、音乐等领域崭露头角,所以艺术院校今春招生简直是空前火爆,七取一,甚至十取一的比例都不足以挡住热血沸腾的报名者。山东一艺术院校光报名费就收了600多万元,这种情况不比报道文化人的不力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吗?尽管报名者中也许有不少不是冲着今后的名利而来的,但能说人人都是准备为了艺术而献身的吗?

  所以,今天应当感慨的主要还不在媒体报道的偏差,而在于社会意识的错位。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将成功人士专指为赚得满盆满缽的人,什么时候青年就会将崇拜的对象转移到对社会最有贡献的人身上。但是还有一点要注意,即使到了那个时候,专家学者的知名度也还是赶不上公众人物,你要选择当学者,就只能耐住寂寞。而且收入虽然可能不差,但也绝不会成为富人。

  □周振鹤(复旦大学教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文化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