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黔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参加江西人大代表团讨论,讲了她在湖南考察血吸虫病遇到的情形:一到基层,当地干部就将她团团围住,把前来反映疾苦的农民挡在人群外,吴仪只好喊一声:“干部们退下去,农民朋友们走上来。”这才了解到真实情况,及时拨付了专项救治款。吴仪坦言:“我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听不到基层的声音。”
吴仪的苦恼,说白了是沿袭已久的“制度安排”使然。领导下基层,通常由所到之地有关部门一手作安排:安排保卫,安排接待,安排视察,安排汇报……一些地方生怕领导毫发有损,一些地方惟恐领导洞悉实情,有意无意把领导和群众“安排”得远远的,在“安排”中使出种种“障眼法”,花样之多,令人匪夷所思。
前几年“焦点访谈”曾披露,安徽某地为了对付朱镕基总理的视察,“安排”人手紧急借调大批粮食,填充到一个亏损的粮库里,造成粮库爆满的假象。
前不久多家媒体报道,黑龙江省一位副省长到农村了解中央一号文落实情况,在当地政府“安排”的座谈会上,愕然发现到会的十几个“农民”都是乡镇干部冒充的。
前几天《北京青年报》还揭出一桩怪闻:在海口市林业局的“安排”下,该市机场出口处千米公路防护林被一砍而光,理由是要在该地段“配合市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些地方想用“一个巴掌”捂住民意,掩盖实情,如果没有另“一个巴掌”与之配合,肯定成不了事。就像上述几例“安排”,不是被领导识破,就是被媒体揭穿,事后都受到谴责与追究。但也勿庸讳言,一些领导到基层视察工作,参加活动,更习惯于被地方官员前呼后拥着,更习惯于服从地方的各种“安排”,两个巴掌“一拍即合”,也是常有的事。毕竟,昏官庸官远未绝迹,形式主义远未根除。
所有的制度安排,都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拙劣如安排干部冒充群众与领导座谈之类,拙劣如安排“假现场”给领导视察之类,实际上根植于对广开言路的恐惧,根植于对敢讲真话的恐惧,根植于对实事求是的恐惧。当然,也根植于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上头满意好升迁的官场潜规则。能否打破这样的“路径依赖”,设计出民主开放、务实高效的制度通道,以保证人民群众表达民意不受阻,以保证各级官员体察民情不失真,这也是建设政治民主的一项紧迫课题。
在湖南血吸虫病的考察现场,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一声断喝,冲破了干部们编织的“包围圈”,打通了农民们直达“天听”的言路。这“还‘路’于民”的一幕,但愿能成为一种制度安排,成为更多官员的自觉行动,成为更普遍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