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猝死叩问县中模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 18:59 红网 | |||||||||
16岁,原本是个生命如花的年龄,也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水岭。在这个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年岁里,不论男生女生,他们心中存有着更多的应该原本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憧憬。然而,16岁的辽宁省辽中县一中的娟娟,却是在这样美丽的花季中,倒在了课桌前,永远告别了她眷恋的世界,从此再也没有了梦想和未来。据3月14日《华商晨报》报道,3月12日上午第五节课中,娟娟突然昏倒在课堂内,不久就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对于娟娟的猝死,虽然其具体的直接原因可能永远是个迷。然而,不容忽视的高强度学习应该是其中一个难以推卸的重要诱因。据了解,辽中一中实行早六点上学晚上21时放学的制度,如此算来,这些高中生们一天光花在学校的时间就有15小时,如果再把在家学习和其他生活琐事所费的时间算进去,剩下多少“可怜”的休息时间,大家也就明明白白、一目了然了。面对这样在漫长的学习时间和极为短促的休息时间之间所形成的反差,人们不禁为这些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们心生同情和担忧,可以说长时间的学习无论对他们身体还是心理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然而,这种高强度、高付出的学习体制,细心的人可能都会发现,它并非辽中一中所独有,相反在全国各地都有它的影子。说白了也就是所谓“县中模式”,即采取封闭式的管理,一切面向高考的纯而又纯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美其名曰“县中模式”的框架下,不论学生和老师,都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旋转,学生的所有的兴趣爱好培养都让位于考试,学生奋斗的目标是提高应试能力和考分,老师工作的指针是如何能够更好地把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让他们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对这种与素质教育截然相反的纯粹的应试教育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却又众说纷纭。反对者认为其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然而支持者却也大有人在,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提高了升学率,让很多学生圆了大学梦。这一次,娟娟的猝死再次把令人关注的“县中模式”推到了前台,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县中模式”这一沉重的话题。 其实,如果深入分析“县中模式”问题上出现的两派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立足点并不一样。如果单纯列举“县中模式”对中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弊端,大概很多人都能达成共识。之所以有人会为“县中模式”唱赞歌,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形势下的不得已之举。 辽中一中副校长对此就解释说:“高中是学习最苦的阶段,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别的方面,和城里的学校相比都差一些,但却同样要和城里的孩子竞争考大学,所以只有让学生们多吃些苦。” 对于该校校长的这一解释,笔者以为是对出现“县中模式”的一个很好的注解。不久前《中国青年报》也曾登载过记者对一位实行“县中模式”的学校校长的采访,该校长说:“跟大城市的学校相比,我们惟一的优势就是时间。” 由此看来,从娟娟猝死事件中,我们应该叩问和反思的不仅仅是“县中模式”,而是应深化到对高考制度改革以及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如果这些深层次的源头问题得不到消解,那么充其量只能算是“细流”的“县中模式”也就必将继续大行其道下去。 (稿源:红网) (作者:王纪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