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比赛纷纷登场”、30万元打造“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针对愈演愈热的“美女经济”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张庆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美女经济”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损害了妇女的形象,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措施,制止低俗的“美女经济”。(3月13日《今日早报》)
近年来,美女们呼风唤雨,成了“眼球经济”中的绝对主角。从世界小姐大赛到“
校园选美”、“孕妇选美”,从“人造美女”到“行为艺术”、“人体艺术”,花样在不断翻新,并日渐异化成一种“病态时尙”。许多地方,车展,有车模;卖房,有房模,“香车美女”、“豪宅美女”的主题屡试不爽。一些媒体为追求“卖点”、吸引“眼球”,也对这种有关“美色”的活动倍加青睐,甚至不惜版面、不惜时段地逢“星”必报,有“色”必追,为其推波助澜、摇旗呐喊。有人惊呼,势头高涨的“美女经济”,已成为与房地产业并驾齐驱的最红火也最赚钱的“朝阳产业”!
适当地将“美人”拿来“经济”,以“女色”作为视觉媒介,把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产品、服务贸易上来,既能让商家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又可使参与者一夜成名,身价倍增,还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不失为一种“多赢”之举。但过分强调女性外在的美丽性感,比如丰满的乳房,细嫩的皮肤,甚至用性挑逗来招徕消费者,不仅悖离了美的理念,也远远超出了“经济”的范畴。近年来,这种让人咋舌的“美法”不时见报端------某商场开业时的“特别节目”,竟是请一美术人士当众在女人裸体上挥毫作画;某厂家为促销洗浴用具,竟然请了几名青春佳丽当街宽衣,当众沐浴,以至该市交通堵塞……
如此将“美”的定义聚焦在脸蛋和躯体上,其实是一种误导人生观、价值观,为物欲横流推波助澜的非理性行为。它的泛滥成灾,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歧视劳动和知识,转而凭借自己的外貌资源,千方百计去换取金钱和一步到位的所谓“幸福生活”。殊不知,当美女们被“经济”的时候,也就成了一件“商品”,被生产、流通与消费着。这种散发着铜臭的“美丽”,极易把人们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引向歧途,对女性追求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也极为不利,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的用人标准,致使“以貌取人”成了某些用人单位的时髦“取向”。
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美女经济”已经渗透到到了中小学校。曾有人问到小学生、中学生长大后做什么,一些女生竟脱口而出:“当美女!”来自某省教育部门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校女生坚信“学得好干得好不如长得好”竟占65%以上!在一些学校,学生自己会自动地评选“美女”,而“美女”可以不用打扫教室,因为有“护花使者”代劳。这样的“眼球经济”,不仅影响、扭曲着我们的教育以及教育观,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
由此可见,“美女经济”已经发生了“病变”。遏制这类“病态时尚”蔓延,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宣传、文化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各级党政部门参与组织选美比赛,禁止某些媒体对有关“美色”活动大肆炒作;工商部门对败坏社会风气的商业活动要“红灯”高悬,及时依法查处;卫生部应明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美容手术;教育部应明确禁止在校园内举办“选美”活动,督促有关部门规定参加选美比赛选手的最低年龄等。如此,方能使“美女经济”走出误区,在“叫座”的同时更让人拍手“叫好”!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