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对高招指标分配再提六点疑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08:39 新京报

  针对高招指标计划分配不公现象,前天有9所全国著名高校的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们均表示,招生指标的确存在各地不均衡的现象,但是,短期内很难改变。

  从几位高校负责人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高考指标分配的“地域失衡”主要表现在指标的“本地化”:清华大学要招北京市考生300多人(其他省份一般是100个左右),南开大学招天津考生近1/4,复旦大学招上海考生占40%,武汉大学招湖北考生占到一半,浙江大学
招浙江考生接近70%.这样,面对全国招生的重点大学,却有相当数量的名额留给了学校所在省市区,而没有重点大学的省份分配到的名额就有限了。

  何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几位高校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高校当初的布局不均衡,有的省份有多所重点大学,而有的省份却很少或没有;现实的原因是高校所在地政府给高校许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高校“理应为当地多做贡献”。

  对这些解释,我们也想再提出几个疑问,期待有关部门思考:其一,重点高校的建设和教学费用有国家的投入,那些没有重点高校的省份显然也有贡献。如果重点高校都“近水楼台先得月”,把大量指标“本地化”,那么这些“本地化”的指标里面有没有占用那些没有重点高校的省份的指标?实现高招的公平,要么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多少在每个省份都按比例建立若干重点大学,然后让他们“各顾各”;要么把指标统一上交,由教育部在全国统一分配,可是,重点高校的布局已经不公平了,如果还让各高校向本地倾斜,那怎么实现招生指标的公平?

  其二,各地政府的确对本辖区的高校进行了扶持,但是这种以“支持”换指标的交易有没有合法性?如果说谁给钱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名额,那么招生的标准是考生的成绩,还是金钱或其他?

  其三,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与高校“回赠”给当地招生指标之间有没有一个标准?我们看到,不同高校的本地招生比例从17%到70%,看起来很随意。

  其四,如果说投入决定着指标分配,那么,国家投入和地方投入有没有适当的比例?

  为了不影响教育公平,对地方的支持该不该有适度的限制?

  其五,我们发现,有的高校在本地招生已经达到70%,但地方政府还不满意。

  地方投入的不断增多,将会使得国家重点高校变成了地方高校,别的省份将很难得到名额,这岂不与教育公平越走越远?而且,招生指标的本地化,难免会把素质高的外地考生拒之门外,高校的教学质量能不受到影响?

  其六,高考指标的分配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那么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能不能逐渐改革?

  高校布局本来就不均衡,如果放任招生指标的本地化,将使本来就严重的教育不公雪上加霜。

  高招指标的分配实际上需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三方的协调,所以仅仅靠高校自己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一个独立的权威机构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和决策。有教育专家建议,由全国人大有关机构牵头成立一个由教育部、高校、地方政府以及公众(包括考生家长)等组成的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研究和决策组织,这个建议值得考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高招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