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眼工程到底养了谁的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21:15 红网 | |||||||||
如今,许多城市都把好看放在了一些工程建设的首位,成就了许许多多的“养眼工程”。据3月10日《生活新报》报道,昆明火车站站前广场中的小桥流水花园式建筑投入使用不到70天就被拆除,因为其功能除了“养眼”,既不方便旅客过往,更存在安全隐患。仅此站前广场共耗资7900多万元,其间音乐喷泉面积有1300多平方米,喷头达1000多个,中央水柱高达近30米,不仅云南最大,而且国内也独一份。
耗资巨大的音乐喷泉,兴建与拆除都在一念之间,其浪费也就可想而知了。打造美伦美“幻”的“养眼工程”,自然需要巨额的资金为其撑腰的。然而花费巨资建造起来,包括漂亮的花园、宽大的水池等在内的小桥流水风格的园林式建筑,曾被称为昆明市“标志性”建筑,可经过40天春运的考验,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养眼工程”的实用功能便“穿帮”了,也给市民和旅客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无奈之下,决策者也只好一声令下,一拆了之。 那么,类似堪称“第一”或“标志性”的“养眼工程”,又到底是在替谁“养眼”呢?它对于一个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好,或者对于一方百姓的根本利益也好,真地就那么重要吗?恐怕未必尽然吧。对于一些城建工程来说,假若投资者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在设计和建设上注重“锦上添花”,在满足人们“用”的同时,把其再建得漂亮些,以使其更“耐看”,更“养眼”,似乎也未尝不可。可实际上兴建“养眼工程”的这些地方,其财力大都捉襟见肘,却在城市发展上玩起“超速驾驶”,结果使本地经济发展的后劲或元气大伤。更为荒唐的,还是那些靠决策者拍脑袋拍出的“养眼工程”,由于过于注重“养眼”而建成了“碍手碍脚”的垃圾工程,最终使国家巨大的投资血本无归。 再者,地方决策者如此“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地打造“养眼工程”,到底是更代表谁的利益?是更容易满足人民群众的“实用需求”,还是更能满足少数几个领导的“政绩需求”和“养眼”之需?这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最起码说,要打造类似与当地公众生活及利益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养眼工程”(因为大部分投资还是纳税人掏的腰包),至少在决策程序上应做到民主、科学而规范,并通过一定的程序,看看到底有多大的“民意支持”,然后再拍板上马也不迟。不然,就很可能又成为少数领导一意孤行而倾其财力的“形象工程”,故而其“养眼”功能大多与百姓无关。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制定相关办法,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建立新形势下的全社会投资调控体系;规范政府投资的范围和行为;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从根本上改变投资决策失误而无人负责的状况。果真如此,离许多“养眼工程”寿终正寝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 (稿源:红网) (作者:周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