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互联网周刊》2005 > 正文
 

联想正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6:49 《互联网周刊》

    文|陈亮

  “历史像一本书,是一页一页装订成的。”柳传志说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有必要对联想20年的发展做个总结性的文字。柳传志曾经看过凌志军写的《交锋》等书,很喜欢,于是对凌志军说:“你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吧,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他也许没想到后来的成书也将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书还没写完之前,就有15家出版社参与角逐。最后中信出了一百万元的天价预付稿酬。《联想风云》在2005年初正式出版,中信同时打算推出英文版本提供给海外读者。

  作者凌志军,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过去七年里出版了七本书,都进入畅销书排行榜。这一次,凌志军对联想进行了长时间的实地采访。根据柳传志的承诺,“联想20年的内部档案全部向他开放(联想的档案室里保留了几十个大铁皮柜子的公司记录)。他甚至可以参加联想的部分内部会议,并且能够不受限制地采访联想的任何一个人。”调查持续了六个月,收集的资料有200多个小时的录音和600万字。采访对象包括公司的开创者、新老领导人、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流水线上的工人,当然也包括几位因为重大分歧离开联想、甚至与柳传志结怨甚深的人。

  书中,中科院计算所的一帮中年知识分子创业的那一段尤其令人读得津津有味。同时,对联想发展史上的一些曾经讳莫如深的人事矛盾和大事件内幕,如广受关注的“柳倪之争”、孙宏斌事件,以及联想分拆、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重磅事件,都给出了解释。这些场景再现中充满了大量的细节—书信、文件、多方当事人的“供词”,深具故事性。据说在图书出版前,柳传志还曾经给凌志军写信,表示自己对书和事不会作任何评论。

  “这本书呈现的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时间跨度从改革开放初期联想成立时新旧思想的激烈大碰撞,到20世纪90年代初进口许可证取消使国产微机行业面临的严峻局面,再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中兴和后来的低潮,乃至新世纪更加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应该在于通过真实、大胆地呈现联想20年历史的一系列大事和领导人的战略选择,给其他在路上的中国企业以宝贵的经验和警示。这个故事中有着某种强烈的中国味道。“联想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掌握了与旧制度相处的方法,同时又以惊人的坚忍、耐心和技巧与旧制度的弊端周旋,一点一点地摆脱束缚,走向新世界。”吴敬琏说:“我相信,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

  40岁后开始创业的柳传志是本书的主人公,凌志军不惜笔墨进行了全面透视。围绕柳传志,书中进行了极为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当事人内心情感的细致刻画,很多公众熟知但不解其详的事情豁然开朗。在作者眼中,柳传志不是技术专家,不具备“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的过人才能;但他是天生的企业家,“他是一条线,能够把那些珍珠串起来”—这才是企业的领导者的价值所在。

  在本书末尾,作者列举了联想45条成功的法则。结合正文仔细体会,的确能得出不少感悟。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