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5日《深圳晚报》以《深圳大学一外教做了十八年义工 “洋雷锋”名叫“王高尚”》为题,报道了一位来自美国的外教PATKING从1987年PAT来到中国,18年来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做义工帮助别人。2001年,她在惠州附近发现麻风病患者常年生活困苦,不仅自己拿出资金,还发动学生、美国的朋友们慷慨解囊。PATKIN还一直为一名麻风病患者的女儿提供学费,三年来每学期雷打不动地为她寄去1800元。别人为她起了一个形象的中文名——王高尚。
不知是记者采访的不深入,还是在写稿时的疏忽,在报道这名十多年来坚持做义工的外教时,这名外教既没有说自己是受到雷锋精神的熏陶,也没有说自己是在学雷锋,反正报道中除了标题提及“雷锋”以外,正文对雷锋只字不提。于是,我就产生这样的猜测,这个外教做义工的行动,不一定是受到雷锋或者雷锋精神的感染,或许是其它方面的因素促成了她做义工的行动。把这个外教做义工的行为硬说成是在学雷锋,我不否认作者是出于配合当前的形势,籍此宏扬雷锋精神的良好动机和出发点。但我觉得把这种事硬生生的往学雷锋上扯,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众所周知,雷锋精神的一个明显的外在表现,那就是做好事。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所有的做好事,都是受到雷锋精神的影响,都是在学雷锋。因人而异,我认为促使做好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性美的自然流露,有受环境的影响,还有的是信仰与文化的诱发,甚至不排除是受到名利的驱使,当然更不能排除是雷锋精神的影响等等。深圳大学的这名外教能够坚持做了十八年义工,我更愿意相信是她所受到的教育与自己的信仰有关。因为,从平时的新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做义工的事,许多都无关乎学雷锋。如果把做好事硬要和学雷锋往一起“捆绑”的话,那么是不是雷锋没有出生以前就没有人做好事呢?是不是不知道雷锋这个人的国家就没有人做好事呢?这显然是经不住推敲的。
因此,我认为在报道深圳这个外教做义工的时候,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把它提升一个学雷锋的高度,如此以来反而让人产生不可信、虚假的感觉。如果把这个外教的所作所为的真实动机挖掘一下并加以报道,我想背后可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或者是一个促人深思的生活感悟……这样的报道可能会更加真实可信,更有人情味,更能打动人。同时,我还觉得我们在宣传类似事件时,不要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的目的或者偷懒,就不顾事件的本质是否真实,就相当然的来报道,这样一来反而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稿源:红网)
(作者:田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