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的古遗址为何触动不了我们的神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11:47 红网 | |||||||||
伤痕累累的山西平遥古城目前仍处在苦苦等待中,去年坍塌部分至今仍迟迟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修复。据悉,平遥古城在坍塌后进行了一些简单处理后就再未进行过任何保护。记者在古城的城墙外侧看到,已经年久失修的古城满目疮痍,伤痕累累,城墙好多地方都有长长的裂痕和大大的窟窿,有的裂缝比一个拳头还宽,竟然能从城墙底部一直裂到顶部,有些窟窿呈桃形状,大小能容纳一个成年人,有的城墙根外側自然剥落了很多土,似“悬”在那儿,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新民晚报》2005年3月3日)
2004年10月17日下午2点30分左右,位于平遥古城正南门的一段长约15米左右的城墙突然坍塌,这段古城墙坍塌之后,有关部门曾表示,十天半月内就会制定出修复方案,天气上冻前就会修复完这座古城墙。然而,时至今日,这个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仍处在等待修复中。面对这样的“修复困境”,人们不禁要问:平遥坍塌的古城为何触动不了我们拯救的神经? 平遥古城是中国璀灿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见证。它的保护如何,不仅关乎中国的文化保护,也关乎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可就是这样一座世界文化遗产为何触动不了我们拯救的神经?在下以为,首先是官僚主义在作祟。在有些官员看来,修不修古城无关紧要,甚至是“有钱吃喝无钱修城”,因为修复古城是给外人看的,与自己的“政绩”无关,在这样一种错误思维的支配下,那些坍塌的古城自然会“墙倒依旧”。看来,要拯救古城,首先要去除一些官员头脑中的“怪性思维”。官员头脑中的“官僚主义”依旧,保护古城就只能是一句空谈。 其次,显现了在古文化设施保护投入上的不足。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化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平遥古城就是这种古文化的历史见证。然而,这些年有些地方的领导只顾经济的发展,而对古文化的保护却很少投入,这就难免文物保护资金上的捉襟见肘。坍塌的古城为何引不起一些地方领导的修复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文化古迹成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些甚至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以经济效益的多少来进行这种价值判断,就会陷入一种急功近利的误区。 再次突显了相关部门的推诿与扯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看到,泱泱华夏虽然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可真正列为世界遗产的却是屈指可数,如果让世界文化遗产从我们手里消失掉,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罪人。平遥古城的修复是属于地方政府,还是国家文物部门管理,这些责任应该界定清楚,是谁的谁就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不能让推诿扯皮成了一种疾痼,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尤其是古文化遗址,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象征,在这方面必须有一种“守土有责”的意识,不能将世界文化遗产白白消失,倘如此,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悲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悲哀。 面对平遥坍塌的古城遗址,每个有责任心的官员都要扪心自问: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可失职否?可愧疚否?建构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也应包括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对古老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尊重应成为官员们的“必修课”,自觉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方面容不得任何的闪失,一个不注意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官员不能算是一个好官员。 (稿源:红网) (作者:李红军)
|